此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但結局卻比中國還悲催,損失巨大

@ 2017-07-05

其實,在很多國人看來,中國參加了兩次世界大戰,並且在戰後都是以戰勝國自居,這其實是很悲催的,因為列強完全沒有給中國一點戰勝國的尊嚴。一戰勝利後,巴黎和會侵犯中國利益;二戰勝利後,雅爾達會議蘇聯一手策劃外蒙獨立。因此,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中國是挺悲催的。但是,你們知道嗎?還有一個國家參加兩次世界大戰,也是戰勝國,但卻比中國還要悲催——那就是英國。

英國,在一戰前是歐洲乃至世界霸主,它橫行海上三百年,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殖民地。它的殖民地包括幾乎整個澳洲,半個北美,三分之一的非洲,整個南亞和半個東南亞,巔峰時領土面積高達3400多萬平方千米。可謂是真正的日不落帝國。

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這種情況開始改變,儘管英國取得了這次戰爭的勝利,但悲催的命運依然降臨在英國身上。當然,這一次世界大戰並沒有讓英國在領土上有所損失,甚至反而有所增加,凡爾賽和約劃給了英國總共500萬平方千米和3000萬人口的海外殖民地作為戰爭賠償。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卻動搖了英國海上霸主的地位。同時,國際金融中心也從英國倫敦轉移到了美國紐約,而且英國也開始由債權國轉變為債務國,戰前美國人欠英國人四億英鎊,戰後英國人反過來欠美國人八億多英鎊,國家經濟形勢惡化。這一切雖然看起來對英國的傷害不大,但實際上這種傷害是無形而又致命的。此戰之後,英國再也無法維持其制定的世界秩序,它開始淪落普通列強中的一員。

而二戰更是給英國帶來了滅頂之災,如果說一戰英國人失去的不過是商船和欠下的巨額國債,而到了二戰英國人雖然也贏了,但失去的往日日不落帝國的雄風和那從前遍布世界的殖民領地,英國海軍牢牢占據了世界三百五十年霸主的地位,但是二戰之後卻無奈把位置讓給了美國人。二戰前英國綜合國力仍然作為世界一流,但二戰之後卻無奈的將自己劃分到了二流陣營的行列,曾經那個遍布世界控制了四億人口的殖民帝國,在戰後僅僅十年的時間轄下就包括約旦、印巴、緬甸、斯里蘭卡等數十個國家在內相繼宣告獨立。而且在二戰中,英國本土也遭遇了嚴重的破壞,所以英國在二戰時的損失真的很大很大。

而對於中國來說,它在一戰前就已經是半殖民地國家,連自己國家的獨立的無法保證,自然算不得是一個強國,二戰後還撈了個五常的席位,名義上成為了強國之一,至少在國際地位上,中國還是上升了。而英國在二戰後有的僅僅是失去,而且還成為了美國人的小弟,所以說一二戰損失最大的國家就是英國,因為總的來說從一個世界頭號列強,淪為了二線強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