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
親愛的,我們結婚吧!
男友
(內心OS:從今天開始,要準備籌錢了!)
當前,從「有車有房」到「萬紫千紅一片綠」的高昂結婚成本,讓不少年輕人無奈望「婚」興嘆,也讓原本喜結良緣的好事變成一家幾代人「傷筋動骨」的財富之劫。
豐儉由人,在不少國家,人們都經歷著和中國類似的彩禮之痛;但也有一些國家,人們對待婚姻的態度相對簡單開明。
中國:大城市娶妻成本過百萬
從五十年代的幾尺花布,到改革開放後的「三轉一響」(自行車、手錶、縫紉機和收音機),再到如今一些地區百元大鈔「稱斤論兩」,時代變遷中,中國人的婚嫁彩禮不斷趨高,尤其是近年來,房價居高不下導致婚嫁成本亦水漲船高,其中,深圳以208萬高居榜首,堪稱中國最昂貴婚嫁城市,北京上海緊隨其後,也超過200萬,杭州、廣州、南京等城市則在100萬以上。
在廣大農村,花樣翻新的「鄉約民俗」加上「隨大流」式的攀比風,彩禮禮金一路狂飆,高達15至25萬元。除此之外,男方還需要在婚前置辦「一動不動」。「一動」是指汽車,價位至少在10萬元左右;「不動」是指一套體面的房子。在貧困地區,一些已經脫貧致富的農戶,甚至因為兒子的一樁婚事一夜返貧。
印度:重「金」打造嫁妝
研究表明,進入21世紀後,印度嫁妝的置辦費用為6萬美元-13萬美元。印度的傳統習俗認為,新娘嫁妝中的黃金越多,婚後生活越富足,因此,新郎一家會想方設法索要黃金。在尤其看重這一習俗的喀拉拉邦,僅一次婚禮需要的黃金就多達400克。一些父母為了給女兒置辦嫁妝,不得不賣房、借貸,重「金」打造嫁妝。
韓國:父母承擔費用理所當然
在韓國,結婚也需要一筆不小的費用,不少父母因此感到「壓力山大」。韓國上班族結婚平均需花費超過2.6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40萬元)。其中,購買新房的資金至少需要1.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80萬元),占全部費用的四分之三。在婚禮方面,男方父母平均花費約為8000萬韓元(約合43萬元人民幣),女方父母平均花費約6000萬韓元(約32萬元人民幣)。
韓國女性家庭部調查結果顯示,大約51.9%的父母為子女結婚開銷感到很有壓力,68%的父母認為承擔子女結婚開銷是父母應盡的義務,而64.8%的子女也認為,父母承擔這項費用「理所應當」。
埃及:結婚猶如四座大山
埃及人結婚的費用支出主要有四個方面:新房、彩禮、結婚禮物以及婚禮,對一個家庭來說,這四項開支猶如四座大山。
按照目前的平均價格,埃及開羅一套婚房大約需要50萬埃鎊(約合人民幣41萬元)以上;彩禮一般在1.5萬至2萬埃鎊(約合人民幣1.2萬元—1.6萬元);結婚禮物從3000埃鎊(約合人民幣2500元)的金戒指到五六萬埃鎊的全套金飾品和鑽石戒指不等;婚禮花費在1萬埃鎊(約合人民幣8200元)左右。總計至少需要53萬埃鎊(約合人民幣44萬元)。
日本:結婚與房子不掛鉤
據了解,多數日本人確實不認為結婚和房子之間存在必然聯繫。然而,在日本一對新人舉辦婚禮的費用非常昂貴。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新人舉辦婚禮的平均費用已增加至近353萬日元(約合18.9萬元人民幣),這還不包括婚戒、婚紗照、新婚旅行等「大項目」。
美國:女方承擔婚禮費用
在國內,不少年輕人的婚房都是父母一輩子的辛苦錢買來的;但是,在美國,年輕人都是獨立自主、雙方共同負擔結婚所需要的一切,從沒有向父母索取財物的,更沒有要求父母買房的。
不過婚禮方面的開支不可避免,但這對於一般人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壓力。美國人在婚禮上的花費超過2萬美元。與中國由男方主辦婚禮的傳統不一樣,在美國婚禮的費用由女方家庭負擔,男方的花費主要是購買鑽戒。
英國:結婚既「嫁女兒」也「娶兒子」
在英國,結婚成本主要花在舉行婚禮上。近年來,英國的婚禮開銷大約在2萬英磅左右。在英國傳統觀念中,婚姻不僅僅是「嫁女兒」,更是「娶兒子」,所以女方通常要為婚禮買單。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年輕情侶會努力存錢來承擔婚禮費用,家庭與親友則會小部分表示支持。
義大利:婚禮根據經濟水平量身安排
籌備婚禮時,義大利人不會盲目攀比排場,而是根據自己的經濟水平量身安排。婚車通常只有一兩輛,邀請的嘉賓人數從幾十人到一二百人不等。如果把裝飾、租車、婚紗、婚照、錄像、樂隊和婚宴等全部費用加在一起,整場婚禮的總共開銷一般在三四萬歐元左右。
作為婚禮上的重頭戲,婚宴開支通常要占到整個婚禮費用的一半多。按照義大利過去的傳統,婚禮的相關費用應該由女方承擔。不過,隨著男女平等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現在男女雙方共同承擔婚禮開支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新人自己如果無力一下子拿出這麼多錢,父母會適當地給予貼補。
結婚,對兩個相愛的年輕人來說是甜蜜的,但這份甜蜜有時會變得沉重。買房、買車、拍婚紗照、辦婚禮……每一項「甜蜜因子」的背後都需要大筆資金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