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為報答中國恩情,不惜大手筆強行踢走日本

@ 2016-10-27

伊朗經濟的主要來源是石油開採業為主,石油出口就是其經濟命脈。由於受到美國的制裁,伊朗日均出口原油被限制在120萬桶,當時伊朗被拒歐洲市場之外,伊朗的石油只能出口在亞洲,亞洲成為外國運輸市場的主要目的地。就在伊朗風雨飄搖之際,中國在關鍵時刻幫了伊朗一把,大量從伊朗進口石油,使得伊朗在經濟最危難之際得以喘息。

由於中國對的幫助,伊朗現在是空前依賴以及信任中國。在該國被制裁期間,中國一直在持續購買伊朗的石油,伴隨著伊朗制裁的解除,伊朗更是持續擴大對中國石油出口。

為了搶占中國市場,更是送了一份大禮以討中國歡心。伊朗將其最大的油田下一階段的開發交給了中國——2009年1月,中石油與伊朗簽約開發北阿扎德干油田,同年8月,雙方又簽署有關南阿扎德干油田的合作備忘錄。

而同樣作為伊朗石油進口國的日本,待遇可就沒那麼好了。在伊朗被制裁期間,因為日本也參與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故此從2012年2月開始伊朗對於日本的信任已經喪失。日本已經無法再從伊朗進口到石油天然氣了,伊朗政府方面也沒有說明理由。

另外,伊朗對於安培與歐巴馬的進一步合作,讓伊朗進一步下定決心停止向日本出口石油,並且將原本屬於日本的3座大型油井中的2座,強行劃給了中國,價格僅僅只是日本所要花費的三分之一。並且在今年上半年,將日本的最後僅存的一塊大型油田55%的產量也劃給了中國使用。這一系列動作使得日本的石油經濟備受打擊。

本人覺得伊朗這一系列做法是對的,「落井下石」與「雪中送炭」相對比,同樣是賣石油,為什麼不賣給願意「雪中送炭」的國家呢?

伊朗石油部長贊內加曾表示,西方經濟制裁解除後,伊朗將立即日均增加50萬桶原油出口量,在6個月內日均還將額外增加50萬桶出口量。對於剛剛解禁想要恢復產量的伊朗來說,作為世界上第二大原油進口國的中國,在伊朗眼中無疑就是一塊肥肉,解禁的伊朗已經迫不及待與中國發展貿易,甚至使用人民幣結算石油。

伊朗拋棄日本和中國合作,是日本咎由自取的結果。安倍的多行不義讓日本經濟再一次雪上加霜。近幾年來日本經濟日益下滑,但是在安倍的心中時刻覬覦著中國經濟的動態,總想一直中國經濟的發展好讓日本重新奪回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中國一聲不吭之下,伊朗就幫中國給了日本一記猛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