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拋棄美債抄底日債 世界兩大經濟體聯手領跑全球

@ 2016-10-27

在美元加息預期加強的背景下,世界各國央行都在拋售美國國債,我國央行拋售最狠,10月18號美國財政部數據表示,美國國債最大老闆中國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間,為了減緩人民幣貶值,共計賣出5700億外匯資產。但值得關注的一個現象是,我國正在快速增持日本國債。《日本經濟新聞》援引日本財務省的數據報道稱,今年1-8月期間,中國凈購買了近9萬億日元的日本國債,較去年增長了逾兩倍。這在外界看來是「拋棄美國聯合日本」。

各國央行對美債下手 美債失寵

當全社會都在關注美國大選時,我們注意到一件更嚴重的事,遠比特朗普和希拉蕊之間的口水仗重要的多。各國央行都在對美債下手了,美債已經失寵,不再是香餑餑。

數據顯示,中國外匯儲備8月減少了160億美元,降至3.19萬億美元,此前曾在2014年達到近4萬億美元的峰值。今年9月,中國外儲又下降190億美元,跌到了2011年以來最低水平。

不只中國,作為第二大美債海外持有國,日本8月也減持106億美元,持債規模縮至1.14萬億美元。沙特連續第七個月減持,至930億美元,為2014年夏天以來最低水平。

中國為什麼要拋售美國國債,這一點很明顯,是因為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過大,為了把匯率貶值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和變動速度,中國央行必須拋售美元,才能緩解人民幣貶值壓力,事實上,這是讓前十多年流進中國的外匯流出去,儘管這樣會讓流出去的資金有賺頭,有時候可能還會大賺,但不得已而為之。

上周歐巴馬任內最後一次匯率報告拒絕給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籤。本周美國政府重申,中國此舉的目的在於支持人民幣匯率,防止本幣出現傷害全球經濟的快速貶值。

中國快速增持日本國債

為達到外匯儲備多樣化的目的,中國在大肆拋售美債的同時,正在不斷增加對日本政府債券的購買。數據顯示,今年1-8月,中國增持日本國債約8.9萬億日元(約合866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三倍,與此同時,減持美國國債約480億美元,其中8月減持337億美元,為2013年來最大降幅。中國為何減持美國國債、增持日本國債?這種「新局面」能持續多久?

日本中央銀行金融研究所高級訪問學者、瑞穗實業銀行(中國)獨立董事許少強告指出,在整體外匯儲備規模不變的情況下,減持美元資產、增持日元資產主要還是出於國家外匯儲備資產配置和避險的考慮。

他分析認為這次調整資產配置的出發點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對美元加息預期漲幅不大,相較之下更看好日元;另一種可能是,過去美國國債持有太多,非美元外匯儲備占比較少,尤其可能是日元配置較少,加上近期日元比較強勁,而作為避險貨幣,日元的表現也比較穩健。但他從匯率的角度分析說,很多人都認為美元比較堅挺,在這種情況下很難確定日元今後就一定會走強,因此很難斷定這種配置是否是收益導向的,其今後的可持續性也是不確定的,還是分散風險的可能性較大。

日生基礎研究所高級經濟師上野剛志認為,中國正在分散美元資產。

對中國來說,除了分散投資目的地之外,增持日本國債也是有利可圖的事情。今年以來,形成了中國能夠以非常有利的條件將手裡的美元兌換成日元的局面。即便投資日本的短期債券,也能夠確保獲得實際的利益。未來中國是否會繼續大規模增持日本國債還不得而知。

中國和印度挽救全世界?

據外媒報道,加拿大著名經濟學家David Rosenberg近日發表了對全球經濟、全球新興經濟體的看法。這位享譽盛名的經濟大佬對中國和印度經濟形勢非常樂觀。他認為中國和印度作為新興經濟體挽救了世界經濟,給全球經濟帶來一股向上的力量。他也反對目前媒體和專家對歐洲經濟的唱衰,歐洲還有救。

David Rosenberg指出,「東南亞國家正在發生一些有趣的改變,甚至部分拉丁美洲國家和印度也出現了一些有趣的變化。」Rosenberg認為全球經濟將在明年,甚至是未來兩年都將可能上漲,而不是下跌。問題在於增長幅度有多大,以及增長是否能夠持續。

他認為,中國經濟數據真實可信。發展中國家的情況正在得到改善,與此同時,他很看好印度股市。Rosenberg表示,「印度當前的儲蓄率非常高,印度的儲蓄率有大幅下降的空間能。此外,當前印度的實際利率高達3%。因此印度還有寬鬆的空間。」

在日本經濟崩潰之後,印度成為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印度的經濟就此崛起,已成為全球經濟罕見的亮點之一,最近幾年,印度經濟表現很搶眼,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2015年印度GDP同比增速達7.6%,領跑全球。

印度也是中國的機遇,印度龐大的人口以及作為迅速成長的新興市場,無疑是中國企業新的潛在消費市場,國內有競爭力企業可以到印度進行投資或併購,開發這一市場,印度落後有待改進的基礎設施也為中國提供了化解產能過剩的潛在可能。兩國可以通過各自的比較優勢實現共贏從而帶領全球走出經濟低迷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