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講一個媽媽和她寶寶的故事,很搞很戳心哪:
這是一個媽媽和她已經6歲孩子的經歷:
寶寶1歲時,奶瓶塗抹了幾次辣椒水後終於戒奶成功,媽媽很高興能解脫了。
但不知過了多少天,突然有一天晚上,媽媽在睡夢中異樣地醒來——有人在摸自己的胸!
推掉了幾次,寶寶還是摸過來了,困得頭暈腦脹,心想寶寶還小便沒理會。
轉眼孩子到了2歲,家裡人知道後紛紛指責:「會心理變態的……」,媽媽很尷尬,也覺得不能繼續這樣下去。
她嘗試著每當孩子摸時她狠心推掉,但孩子每次都哇哇大哭,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讓人心疼。
結果,每當媽媽強硬拒絕的那晚,都會弄得母子倆都身心疲憊,經常是折騰到大半夜兩人都不能入睡。有時媽媽確實累得很就不理會,孩子的小怪癖便在阻止與反阻止中繼續著。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到了3歲,媽媽某天遇到一位專家,專家告訴她說一定要戒掉,否則會戀母,媽媽心中滿是恐懼。
跟孩子的爸爸商量,他們決定讓爸爸睡中間,孩子睡裡頭,他們一開始竊喜似乎有效。
但是媽媽半夜醒來後發現,熊孩子繼續摸著,而孩子的爸爸不知什麼時候睡到了地上。戒摸再次失敗。
就這樣孩子到了4歲,在一次被孩子的小姨發現並取笑他們後,媽媽堅決跟孩子分房睡。沒想到第一晚簡直是一場噩夢:孩子被反鎖在房間裡快要崩潰,兩個大人在另外一個房間也備受煎熬……
在大人混混沌沌的睡意中,孩子的哭鬧聲似乎漸漸小了。
到最後,不知鬧騰到什麼時候,孩子終於一個人、並且在沒有摸胸的情況下睡著了……希望這是好的開始吧!
肌膚饑渴症不是病,只是一種迫切的情感需求,常見於三種情況:
一些寶寶斷乳後,除了抗拒奶瓶外,他們可能會突然喜歡上了摸媽媽某個身體部位。
嬰兒期缺少媽媽陪伴的寶寶,尤其是媽媽生完寶寶後沒進行母乳喂養;或者生完寶寶後,家裡的老人成為主要照顧者;又或者媽媽由於工作忙過早斷乳並且斷乳後很少陪伴寶寶導致。
3、經常被媽媽忽視,或經常被大人斥責批評
沒有哪個孩子不希望媽媽眼裡有自己,所以即使媽媽在身邊,但如果媽媽一邊看電視、看手機,一邊敷衍著陪伴身旁的孩子時,孩子們可能就會生氣或難過,因為他們感覺到了忽視。
對於第一種情況,媽媽只需要慢慢安撫,不要粗暴地拒絕孩子的觸摸,更不能因此批評打罵孩子,把孩子當「小色狼」,而是通過經常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睡前講故事、做遊戲、猜謎語、做手影等,只要媽媽有足夠的耐心,便能讓孩子慢慢戒掉不良的小癖好。
除了媽媽,建議家裡的其他親人,平時多親親、多抱抱孩子,不要當孩子纏著不讓離開而突然消失,不要恐嚇孩子說不要你了。
關注孩子、多稱讚孩子,認真聆聽孩子說的每一句話、認真追隨孩子的每一個小行為,讓孩子沐浴在愛的目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