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國時唐宋時期由党項人在寧夏甘肅一帶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歷經宋遼金,最終被蒙古征服,党項人神秘的消失,因為西夏國留下的歷史記載稀少,又因西夏文少為人知,所以對西夏的歷史還是很陌生。但在今天的安徽還生活著一批西夏人的後裔。
安徽地區的西夏人,與元初西夏籍名將昂吉兒有關,據《元史·昂吉兒傳》記載,昂吉兒「世為西夏將家」。其父在蒙古征服西夏國時,率眾歸降了蒙古。 忽必烈繼位以後,開始攻打南宋,昂吉兒及其部眾在宰相伯顏的統領下,駐軍和州 (安徽和縣),負責淮南西道的防務。宋亡以後,昂吉兒率部眾進據廬州(合肥一帶),元朝一統後,昂吉兒官至至河南行省參知政事,兼淮西宣慰使。此後他和西夏部眾便一直駐守在了廬州地區。
這批西夏人後裔中,有一個比較著名的人,那就是元末著名的文學家余闕,著有《青陽集》。因元末死守安慶同紅巾軍大戰而聞名。根據《元史》記載:「余闕,字廷心,一字天心,唐兀氏,世居河西。父沙剌藏卜,官廬州,遂為廬州合肥人」,唐兀人就是元朝對党項人的稱呼。他曾在文章中寫過「予家合肥,合肥雲戍軍皆夏人」,可見由昂吉兒所統率的這支西夏人駐軍一直生活在合肥,並融入當地,據稱文學家余秋雨的祖先就是余氏。
除了合肥余闕家族外,西夏人後裔中還有王氏一支,王翰,本名叫那木翰,曾擔任潮州路總管。王氏家族也就是那木翰家族「家世河西,元初領兵鎮廬州。」也就是隨昂吉兒征討南宋時來到安徽合肥一帶。據研究余闕家族後裔今天在合肥安慶一帶還有五千餘人,而王姓之中或許也有王翰的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