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實時看新聞聯播,卻「無意」展現了中國的高端軍事科技實力

@ 2016-10-24

天宮實時看新聞聯播,卻「無意」展現了中國的高端軍事科技實力

今天早上中央電視新聞頻道官方微博發布了一條一句話的簡短新聞:「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太空與地面同步看《新聞聯播》 」,新聞詳情里也只是一句話:「今天(23日)是航天員進駐天宮第五天。21日晚上,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首次在太空播出,景海鵬、陳冬兩名航天員在天宮二號實驗艙內,首次天地同步收看到了《新聞聯播》節目。」,全文僅僅70個字,毫不引人注意,一般人看來也就是央視在自賣自誇而已,但是,軍事專家稱,就是這70個字,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國高端的軍事科技實力!

為什麼軍事專家會這麼說呢?

原來,要是在空間站上同步收看《新聞聯播》,絕不是像在地球上一樣打開電視那麼簡單,這裡面涉及到複雜的多系統協調工作,以及穩定的航天測控能力,最重要的是,還需要全球數據中繼衛星的全程支持,而這些技術,難度不亞於發射一艘航天飛船!

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對接時的軌道高度是393公里,要在如此高度上實現在天宮二號上同步收看《新聞聯播》,就是必須實現對天宮二號的實時跟蹤及數據傳輸,而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組合體的運行速度高達每秒7.9公里,如果要保持不間斷的實時聯繫,理論上需要在地球表面均勻布設100多個跟蹤站點,這樣不但成本高昂,而且涉及到別國領土主權問題,政治上也不可能實現。

這時候就需要一種軍事技術——衛星跟蹤與中繼技術出場了,依靠中繼衛星進行不間斷的全球信號傳輸,就能實現航天飛船上看《新聞聯播》的目標,這個能力目前只有美國和中國具備。

我國衛星跟蹤與中繼技術依靠的是天鏈系列衛星,迄今為止,外太空在軌14顆衛星跟蹤與中繼技術中繼衛星,其中美國6顆、中國3顆、俄羅斯2顆、歐盟2顆、日本1顆。理論上至少需要3顆中繼衛星才能實現全球組網,所以目前只有中國和美國能夠實現全球覆蓋。

而衛星跟蹤與中繼技術當然不是為了讓航天員可以再空間站上看《新聞聯播》那麼簡單,它最主要的作用在於組建全球實時衛星偵察系統,實現對全球的不間斷實時偵查監控,在軍事上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意義,也是一個新時代軍事大國必備的殺手鐧!

從王亞平太空實時授課,到景海鵬、陳東在天宮二號上實時收看《新聞聯播》,體現了我國衛星跟蹤與中繼技術愈發成熟,這也是我國在低調地展示自己的軍事實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