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生病」是多少爸媽最樸實又最難實現的願望。為寶寶健康保駕護航的就是免疫力!但是你知道嗎,有三個時期,寶寶健康的小船流經急流險灘,有說翻就翻的危險。今天,月小咖為各位爸媽總結了提高寶寶免疫力修煉的秘籍,拿走不謝!
一、第一時期之「離媽病」
如果每個孩子都能在媽媽身體里待足三年,生出來之後就跑跑跳跳,還到處幫你「惹麻煩」……不厚道地說,操「別人的」心總好過操「自己的」心。沒錯,媽媽的身體就是寶寶健康小船的第一個港灣,出港後的小船就要獨自面對風雨啦。
可是,從媽媽身體裡帶來的免疫力只夠寶寶支撐6個月,而此時寶寶自身的免疫系統還沒有建好,到1歲時也只有成人免疫力的60%左右,因此,「離媽病」指的就是離開媽媽身體以後,寶寶是最容易生病的階段。
月小咖支招:
1.孕期打底
孕媽要注意飲食均衡,不挑食是基本要求,適當食用一些魚肉,一方面為了哺乳做準備,另一方面可以為媽媽和寶寶提供必須的脂肪酸,而好的脂肪可以幫助媽媽和寶寶對抗疾病。
2.當好奶牛
母乳是寶寶第二道免疫屏障,它裡面含有超級抗體,就像媽媽幫寶寶放的大招一樣,可以迅速清理接近寶寶的「壞東西」。母乳還有用來對抗疾病的白血球,這些都是配方奶粉「望塵莫及」的。
3.培養睡神
家有小睡神,爸爸媽媽不光耳根清凈,而且能同步補充睡眠,為寶寶提供更優質的醒時服務。而且對寶寶來說,睡眠充足時不容易上火,可以避免因內熱引起的各種疾病。
二、第二時期之「斷奶病」
斷奶階段的寶寶大概無法理解,「為什麼媽媽的奶奶還在,裡面的奶水卻沒有了?」或者,「奶水還有,為什麼不給我吃了?」對寶寶的吃喝大事來說,添加輔食是第一個被動適應的過程,斷母乳是第二個被動適應的過程(奶粉寶寶反之)。
而對寶寶的免疫力來說,斷母乳之後的階段,是第二個「脆弱」的時期。上文有提到,母乳其實是來自媽媽的第二重保護,因此失去這層保護後,寶寶將面臨第二次健康小船說翻就翻的危險。
月小咖支招:
1.陽光寶貝
陽光中的紫外線有消毒殺菌的作用,對於豆芽菜似的嫩寶兒來說,適度接受太陽公公的洗禮,有助於構建身體免疫力,讓細菌病毒統統退下。要注意的是,不要選擇正午高溫時暴曬,熱到蒙圈不說,還有可能造成脫水或者其他皮膚疾病。
2.藥食同源
你給寶寶添加的輔食吃對了嗎?生活中有許多食材,有為寶寶免疫力添磚加瓦的作用。比如含有豐富類胡蘿蔔素的紅薯,比如含有豐富抗氧化劑的漿果,比如含有大量植物營養素的蔬菜水果……變著花樣培養「小吃貨」吧,要用心吃,而不是比誰吃的多哦。
3.補充益生菌
很多媽媽都知道,寶寶一生病就容易上吐下瀉,這與他們脆弱的腸胃功能有關。給寶寶補充益生菌,就是啟動腸胃的自我修復與保護功能,與腸道中的有害細菌作鬥爭。如果寶寶滿1歲了,可以讓他喝天然酸奶,替代直接補充益生菌。
三、第三時期之「入園病」
月小咖一個姐姐家的閨女今年9月入園,起初順順利利,寶寶不哭不鬧,讓她覺得鬆了口氣,可還沒到一個月,問題就來了。寶寶斷斷續續發燒,好不容易在家休息幾天養好了,去兩天幼兒園又被別的小朋友傳染,變成小病號了。
而出現類似問題的寶寶不在少數,據幼兒園老師透露,新入園的小朋友前2-3個月缺勤率超過50%,情緒等軟體問題還容易處理,感冒發燒等硬體故障讓家長和老師都很頭疼。從單純的家庭環境到複雜的集體生活,是寶寶免疫力面臨的第三大挑戰。
月小咖支招:
1.做水寶寶
從家庭中一對一的專屬照顧,到幼兒園一對多的看管模式,缺乏自制力的寶寶的飲水規律容易被打破,造成上火,進而引發多種疾病。和老師搞好關係是必須的,因為只有天天守著寶寶的老師能夠定時提醒寶寶喝水。回家也別忘了適度補充。
2.七分飽三分寒
七分飽,避免寶寶因積食而生病,但幼兒園一日三餐,吃得多少很難控制,有些爸媽怕寶寶餓著,回家還要加餐,就容易給寶寶吃太多;三分寒,早上送去幼兒園穿長袖可能合適,等寶寶上午運動,升溫+出汗,就顯得有些多。可以給寶寶穿兩件式的衣服,每天詢問寶寶在幼兒園飲食的情況,回家補充一些幫助消化的水果就好。
3.活力寶寶
運動是幫助寶寶提升免疫力的不二法寶。請拿走手機、pad、電視、電腦,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培養一個愛運動的活力寶寶,從此和疾病和醫生say byebye!
月小咖說
人們常說「三歲看老」,月小咖認為,不僅說的是寶寶性格,更多說的是健康問題。免疫系統的強健程度為寶寶一生打下健康的基礎。因此,爸爸媽媽打贏了上面所述的三場免疫力「戰役」,就是為寶寶一生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