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祭拜為什麼要燒紙!

@ 2016-10-23

從東漢時期開始,每到清明節,人們都要上墳燒紙。燒紙也是有一定的來歷的。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造紙。造紙是蔡倫發明的,他研究的年頭太多,把家產都搭進去咧。但是造出來的紙還是沒人要,不知道有什麼用。媳婦就鬧他,常和他吵架。後來,蔡倫琢磨來琢磨去,找來個大蘿蔔,用刀在上邊刻了點什麼,還找了點顏色,之後就在紙上印東西。這些他都沒跟媳婦說。{蔡倫(?-121)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

有一天,蔡倫對媳婦說:「你這麼辦,這麼辦……咱們造的紙就有用咧!」

他媳婦說:「這行嗎?」

蔡倫說:「行!」

等第二天雞叫之後,蔡倫就裝死躺在院中。他媳婦就喊:「我叫你遭,成天遭!弄這麼多沒用的東西……」很多人聽這裡喊得不是聲不是調,便都過來看熱鬧。

過去牆頭矬,蔡倫媳婦喊了一會兒扭頭一瞧,見牆頭上爬了很多人。她就喊:「我叫你造!我全給你燒嘍!」邊喊邊抱過一抱紙來,放在蔡倫腦袋前邊就燒……

正燒著燒著,蔡倫「騰」的一下跳起來,活咧。蔡倫說:「你可別給我燒咧!這可是好東西,我正掙錢呢!掙了不少錢!」說著,就從兜里掏出來很多錢(他印的洋錢票)。

人們一看,嘿!這紙一燒,人能活,紙還能變成錢。就這樣,死了人燒紙,清明節燒紙的習俗就一直延續到現在。

小編有話說:此故事收錄在宋朝的《野史》裡面,講述的故事是,當代發明家蔡倫的故事!

這個來歷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當今社會還是流傳這這個風俗,真假也無從考證信則有,不信就無!

現在在清明節燒紙應該只是找個機會,在清楚的回憶一下,父母親人的恩情,並沒有讓其起死回生的想法,必竟現在是科技的社會。

歷史普及:。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蔡侯紙」。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 ,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權力鬥爭自殺身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