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寶寶最早學會這50個詞,你家寶寶說全了嗎?

@ 2016-10-23

寶寶早開金口是每個粑粑麻麻的殷切期待。在寶寶語言學習的整個階段,需要經歷:模仿動作→模仿發音→聽懂第1個詞→說出第1個有意義的詞語→說出50個詞語等5個重要的進程。你想知道自家寶寶語言發育跟上了平均水平嗎?寶寶最早表達的50個詞又是哪些呢?跟著小咖一起學~

一.什麼是寶寶學語言的正確順序?

1.前語言階段(從出生到12個月)

此階段又可分為三個階段:

①簡單發音(0-3月)

0-3月是嬰兒簡單發音的階段。3個月時多發元音,如:a、ai、e、ou和少量輔音m、h。寶寶出生後第一聲啼哭就是最早的發音,到2-3月齡會出現表現積極狀態的聲音,如「啊、哦」等,嬰兒情緒越好發音越多。

②連續音節(4-8月)

4-8月齡是連續音節階段,發音增多,可出現一些重複的、連續的音節,但並無所特定詞語。會發的輔音會較前期增加,比如寶寶會發出ma-ma,pa-pa的聲音。需要注意的是,這其實並不是會叫爸媽,而是前言語階段的發音現象。

③學話萌芽(9-12月 )

9~12月是學話萌芽階段,會發更多不同音節的連續音,同時能夠變換音調,還能模仿成人的發音。有些發音和具體事物聯繫,寶寶如果能夠獲得語義,變會說出第一個理解語義的詞語。

父母引導技巧 :

在前語言階段,家長應多和寶貝進行交流。和小嬰兒的很多互動都可以成為一次談話,比如寶寶的一次微笑,發出咕咕聲,一個伸手的動作,都有消息傳達的意思。懂得孩子的父母能夠通過談話對嬰兒的這些行為做出反應,並且一定要有耐心地注意表情和語氣,從而激發孩子對交流的興趣。

2.正式學詞階段(12到18個月)

15個月時,根據家長的指令,寶寶會指自己身體的各位部位,18個月時,當家長說到寶寶熟悉的物品時,寶寶會指出物品的圖片,用簡單的單詞開始表達需求。15-18個月是寶寶語言詞彙的爆發期,甚至表達性的詞彙量從7個猛增至50個左右。在這一時機前,如果家長能夠使用各種方法巧妙運用這50個詞語來薰陶和豐富孩子的語言基礎,那麼對於夯實寶寶會話能力的地基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了。

寶寶最先會說的詞語大多是以下50個——

媽媽、爸爸、爺爺、奶奶、阿婆、嗚嗚、姐姐、雞、魚、寶寶、汪汪、吃、貓、拿、蛋、鴨、狗、球、咦、手、腳、燈、阿公、哥哥、弟弟、糖、妹妹、飯、鞋子、鳥、喵喵、不要、眼睛、耳朵、月亮、肉、餅乾、嘎嘎、電視、菜、阿姨、大、娃娃、我、門、要、謝謝、衣服、褲子、叔叔

父母引導技巧:

在這個階段里,父母和嬰兒進行交談時,應儘可能對言語進行簡化,運用一種容易讓寶寶理解的方式,將話語表達出來。比如,「寶寶多吃一點特別甜的葡萄吧」,改成說「吃葡萄」會更有效地幫助寶寶學習。

3.簡單句階段(18到24個月)

21個月時,寶寶能對家長的兩步指令作出反應(如:寶寶把你的玩具,給媽媽拿過來),開始說電報語(如:媽媽親、爸爸抱)等;24個月時,寶寶能明白更複雜的句子,能聽懂120~200個字,會用自己的名稱稱呼自己。

父母引導技巧:

在這個家階段,父母和寶寶進行語言交流時,多說寶寶的名字,因為多數寶寶還不太能理解「你」「我」等人稱。同時,可運用多種手段幫助寶寶的語言發展,如講故事、唱歌、說歌謠等,為寶寶創造和其他成人或孩子交流的機會。

4.復合句階段(24個月到36個月)

一般寶寶3歲時能把幾個詞組成句子,並說的很清楚,甚至重複1~2句聽過的故事或爸爸媽媽的話。聰明的寶寶能描述簡單的小事,哼唱簡短的兒歌。勤加訓練,寶寶基本能說出3種顏色的名字。

父母引導技巧:

在此階段創造各種不同的語境顯得尤為重要。父母為寶寶提供「指示」和「命令」,讓寶寶知道語言是幫助實現預期目標的一種方式。注意一點,此階段不要再用「嬰兒語」,比如「球球」、「狗狗」等,應儘可能運用成人語言形式與寶寶進行談話。

二.怎樣判斷寶寶語言發育落後?

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判斷依據,主要是觀察寶寶能否達成這些小目標。 如:

☑2個月時,不能對著熟悉的面孔或不能聽見熟悉的聲音而微笑;

☑3個月時,不能對著除家人外的其他人微笑;

☑4個月時,不能模仿聲音;

☑6月時不轉頭尋找聲源,咿呀發音少;

☑8個月時,不能咿呀學語,還不能或沒有興趣「躲貓貓」;☑12個月時不能說單個的字,不能揮手再見;

☑18月時不能指出身體部位,聽不懂簡單的吩咐,不會說爸爸媽媽以外的其他詞彙等等。

這些都表明寶寶語言發育落後。粑粑麻麻要進一步排查,必要時到醫院裡就診。

從寶貝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次叫爸爸媽媽,到第一次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陪伴孩子咿呀學語的成長過程是全家人充滿激動和驚喜的日子。作為寶寶的第一任老師,粑粑麻麻請帶著耐心開啟寶寶語言智慧的大門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