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上,尤其是戰國時期,各家學派代表人物門下都匯聚了大量學生, 其中歷來最具傳奇色彩的就要屬鬼谷子。他不僅本人學術研究極深,神秘色彩極濃,而且教育教學方面,也堪稱古代史上最成功、最有影響力的老師之一。按好老師的標準來看,他的學生成才率高,幾乎百分之百,學生成就高、名頭響、影響大,有些故事和智慧至今對我們有重要影響和啟發意義。
下面,我們來翻翻他們的個人簡歷:
先看最牛老師的簡歷:
鬼谷子(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20年),本名王詡,又名王禪、王利,號玄微子。
個人成就: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縱橫家的鼻祖,兩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兵聖,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道教則將他與老子同列,尊他為王禪老祖。在文化史上,他是與老子、孫子、孔子、孟子、莊子、荀子、墨子、韓非子等先哲齊名的學術大家。培養出一批學霸: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商鞅。
主要代表作:《鬼谷子》二十一篇,作為縱橫家遊說經驗的總結,它融會了鬼谷子先生畢生學術研究的精華,入列戰國奇書排行榜,但基本上已失傳,在《隋書·經籍志》等部分正史中有部分篇目。
核心競爭力:不僅有一個強大的朋友圈,還有讓人膜拜的專業技術。具有正史(非野史傳說)羽翼之稱得《東周列國志》(馮夢龍著)記述,「周之陽城地界,有一個山谷,山深樹密,幽不可測,不是人所能居住的地方,所以叫「鬼谷」。谷中居有一位隱者,自號鬼谷子,姓王名詡。他在雲夢山與宋人墨翟一起採藥修道。墨子不娶妻不養子,雲遊天下,濟人利物,救危扶窮。鬼谷子王詡則通天徹底,其學問之淵博,無人能及:「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遊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學,修真養性,服食導引,卻病延年,沖舉可俟。」
印象標籤:智慧的化身,師以徒貴的典型。
鬼谷子只有五個學生,但這五個學生大家耳熟能詳,在今天只要讀過初中就都知道。我們來看看五位學霸級學生簡歷:
蘇秦(?-前284年),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超級演說家、語言藝術家,以合縱之策遊說六國,用藝術的語言,闡釋精深的謀略,說服了六國領導人,最終身掛六國相印,還擔任了六國「合縱」聯盟秘書長。他「頭懸樑、錐刺股」勤奮好學的故事,2000多年後的今天依然是老師們教育激勵學生的典型案例。
張儀(?-前309年),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被秦惠王封為相國,賜爵武信君,後來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今天,我們還經常學習有關張儀用6里地戲弄楚懷王、最終氣死楚懷王的歷史經典故事,《羋月傳》等熱播電視劇中,都有張儀的的經典事跡。
龐涓(?-前342),戰國初期魏國名將,大將軍銜,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曾率領魏武卒橫行天下,北拔邯鄲,西圍定陽,幾乎將趙國南面領土納入魏國版圖,桂陵之後盡數收回河西失地。他鬼谷子先生中學生中品行最差的,心胸狹窄,為了實現自己成為那個年代第一名將的夢想,殘害了同年級同學兼同桌的孫臏。他的這個不良記錄,以及後面桂陵之戰、馬陵之戰也成為今天我們常常討論「品學兼優」話題的案例之一。
孫臏(?—前316),孫武后代,今山東鄄城人(戰國時的齊國),戰國時期軍事家,主要代表作就是《孫臏兵法》89篇。他與龐涓一同在鬼谷子老師門下學習兵法,具有驚人的軍事才能,學霸的同桌龐涓總是考不過他,始終心存嫉妒。後來,龐涓回老家魏國做了大將軍,將孫臏騙到魏國,並挖去膝蓋骨,故稱孫臏。再後來,被老家齊國派人秘密接回,做了齊威王任為軍師,馬陵之戰,身居輜車,計殺龐涓,大敗魏軍。今天的我們,學生時代大都是從齊威王賽馬故事中,特別是上中下三等馬比拼中,開悟了決策智慧的萌芽。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又稱衛鞅、公孫鞅,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因在秦國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之地,號為商君。「商鞅變法」古今中外成功改革的經典案例,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戰國時期富裕強大的國家,秦始皇最終統一六國的根源和基礎就是從商鞅變法時開啟的。商鞅變法中一系列舉措,很多成為後世2000年政治制度的基礎,就如今天的戶籍制度還是商鞅發明的。商鞅其人,史上爭議最多,立場不同、主張不同生髮的意見也不統一,將商鞅變法講的最富史詩藝術感還是《大秦帝國之裂變》。
文中人物插圖多為影視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