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人心者得天下」;「上智者禦心,下智者禦力」。古往今來,這已經被普遍認同。大至治理一個國家,小到管理一個地方,甚或一個企業、一個單位,皆同此理。
得心,須先禦心(駕禦人心);禦心,須先度心(了解掌握人心)。於是,「度心術」應運而生。 在中國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度心術」已經作為一種人生技能、社會生存鬥爭的利器,被鬥智角力場中的人們所推崇。縱觀古今,凡成大事者,大都享有「禦人大師」的美譽。他們諳熟人心,利用人心,擅於說服人、引導人、控制人、駕禦人,讓人心甘情願地效力於其鞍前馬後,頗具「登高一呼,應者雲集」的人格魅力和個人感召力。
《度心術》,作者:唐代李義府。他從度心、禦心、擒心、縱心、奪心,誅心等十個方面,將看似繁複深奧的「度心之術」,變得簡單明了,而且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李義府,唐文學家。原籍贏州饒陽(今河北饒陽縣),後遷劍南永泰(今四川射洪縣)。雖僅出身於一個小官僚之家,卻憑「方寸之間的智慧」——「度心術」玩轉人事與世事,曾在唐高宗李治時兩度為相。據傳他為人陰險狠毒,人們說他「心狠貌恭」、「笑裡藏刀」,又以其柔而害物,稱他為「人貓」、「李貓」。後獲罪流放巂州,朝野莫不稱慶。最終客死他鄉。 著有《宦遊記》二十卷,今亡。《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其文集四十卷,巳散佚。《全唐詩》錄存其詩八首,多為歌功頌德之作,其中《堂堂詞》(一作《題美人》)曾傳誦一時,然亦南朝宮體餘韻而已。《全唐文》錄其《承華箴》等文三篇。傳在《舊唐書》卷八十二、《新唐書》卷二二三。
「人往高處走」,先天的條件無法選擇,後天的努力或可改變命運。李義府的品格雖為人們所不屑,但他的《度心術》作為一種智慧和謀略,了解和掌握它,對於有志成才和向上發展的人們,無疑還是必要的。
《度心術》原文及譯文:
度心第一
吏者,能也,治之非易焉。
仁者,鮮也,禦之弗厚焉。
志大不朝,欲寡眷野。
才高不羈,德薄善詐。
民之所畏,吏無懼矣。
狡吏恃智,其勇必缺,迫之可也。
悍吏少謀,其行多疏,挾之可也。
廉吏固傲,其心系名,譽之可也。
治吏治心,明主不棄背己之人也。
知人知欲,智者善使敗德之人焉。
【譯文】:
朝廷官員都是有一定才能的,管理他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品德高尚的人是很少有的,治理官吏不能寬厚。
志向大的人不會入朝為官,慾望少的會留戀民間。才能突出的人不受拘束,品德低下的人善於欺詐。
百姓不敢做的事,官吏不會害怕。狡詐的官吏倚仗他的智慧,他的勇氣一定是缺乏的,強迫他可以將他制住。
兇狠的官吏往往智力不足,他的行為多有疏忽之處,挾制他可以令他屈服。
正值的官吏會孤傲,他的身心會被名聲所累,贊譽他就可以役使他。
管理官吏要研究他們的內心,明智的君主不會拋棄曾背叛自己的人。
識別人要了解他的慾望,有智慧的人善於駕駛德行有虧的人。
禦心第二
民所求者,生也;君所畏者,亂也。
無生則亂,仁厚則安。
民心所向,善用者王也。
人忌吏貪,示廉者智也。
眾怨不積,懲惡勿縱。
不禮於士,國之害也,治國固厚士焉。
士子嬌縱,非民之福,有國者患之。
士不怨上,民心堪定矣。
嚴刑峻法,秦之亡也,三代盛典,德之化也。
權重勿恃,名高勿寄,樹威以信也。
【譯文】:
百姓所追求的,是生存,君主所畏懼的是叛亂。百姓無法生產就會產生叛亂,君主仁愛寬厚就可使天下安定。
百姓都嚮往的事,善於利用這一點的熱播就可以成就霸王之業。人們記恨官吏的貪婪,顯示自己廉潔的人才算聰明。
民眾的怨恨不能讓他積累,懲治惡人不要姑息放縱。對讀書人不尊敬,是國家的災害,治理國家一定要優待讀書人。
讀書人的驕傲和放蕩,對百姓沒有好處,治理國家的人對這些人要警惕。讀書人不怨恨朝廷,百姓的心意就可以穩定。
施行嚴酷的刑法,是秦朝滅亡的原因,夏禹、商湯、周文實現長治久安,就是施行了仁政。
權力大不可以倚仗,名望高不可以託付,樹立權威要講究信用。
擒心第三
德不悅上,上賞其才也。
才不服下,下敬其恕也。
才高不堪賤用,賤則失之。
能微莫付權貴,貴則毀己。
才大無忠者,用之禍烈也。
人不乏其能,賢者不拒小智。
智或存其失,明者或棄大謀。
不患無才,患無用焉。
技顯莫敵祿厚,墮志也。
情堅無及義重,敗心矣。
【譯文】:
品德好不能讓君主高興,君主尊重的是人的才能。才能大不能讓屬下誠服,屬下敬畏的是君主的寬恕。
才能高的人不能讓他擔任低的職務,輕視他們就會失去他們。本領低微的人不能讓他們掌握顯要的權力,重用他們就會毀滅自己。
有大才但沒忠心的人,重用他們會招致很大的禍患。人們都有一定的才能,德行好的人不會疏遠本領低的人。
智計有時會存失誤,明智的人有時會不用大的謀劃。不擔心沒有人才,擔憂是不會使用他們。
才技突出不能抵擋俸祿的豐厚,金錢銷蝕人的志向。感情深厚比不上義節的重要,義節改變人的是想。
欺心第四
愚人難教,欺而有功也。
智者亦俗,敬而增益也。
自知者明,人莫說之。
身危者駭,人勿責之。
無信者疑,人休蔽之。
詭不惑聖,其心靜焉。
正不屈敵,其意譎(jue)焉。
誠不悅人,其神媚焉。
自欺少憂,醒而愁劇也。
人欺不怒,忿而再失矣。
【譯文】:
愚蠢的人不可以教他,欺騙他卻有成效。有智慧的人也會庸俗,尊敬他可以收益。
了解自己的人明智,不要去有說他。身處危險的人恐怖,人們不要去指責他。沒信義的人多疑,人們不必蒙騙他。
欺詐之術不能蒙騙聖人,聖人內心安祥。正義不能讓敵人自動屈服,因為敵人本性姦詐。誠實不能討人歡心,人們在骨子裡都喜歡諂媚。
自我欺騙能減少憂慮,清醒卻使愁苦加劇。被人欺騙不要發怒,憤怒只會讓人失去更多。
縱心第五
國盛勢衰,縱其強損焉。
人貴勢弱,驕其志折焉。
功高者抑其權,不抑其位。
名顯者重其德,不重其名。
敗寇者縱之遠,不縱之近。
君子勿拘,其心無拘也。
小人縱欲,其心惟欲也。
利己縱之,利人束之,莫以情易耳。
心可縱,言勿濫也。
行可偏,名固正也。
【譯文】:
強國的勢頭是走向衰落,放縱他的強大會損傷他。 貴人的勢頭是轉向弱小,促使他志趣驕橫能折損他。 對功勞大的要限制他們的實權,而不降低他們的地位。 對名聲顯赫的人要看重他們的品德,而不看重他們的名望。 失敗的敵人可以放縱他們逃向遠處,不可以放縱他們留在身邊。 君子不要束縛他們,他們的心志是不受束縛的。 小人不節制慾望,他們的心思全在滿足慾望上。 有利於自己的就放縱他,有利於他人的就約束他,不要因為情感的好惡而改變。 想法可以很多,但語言不能隨便。 行為可以有偏失,但名義一定要守正。
構心第六
富貴乃爭,人相構也。
生死乃命,心相忌也。
構人以短,莫毀其長。
傷人於窘,勿擊其強。
敵之不覺,吾必隱真矣。
貶之非貶,君子之謀也。
譽之非譽,小人之術也。
主臣相疑,其後謗成焉。
人害者眾,棄利者免患也。
無妒者稀,容人者釋忿哉。
【譯文】:
富貴是爭取來的,所以人們互相構陷。生死是天命造成的,所以人們心裡互相記恨。 用他人的短處來構陷他,不要詆毀他的長處。 在他人窘迫的時候中傷他,他人強勢時不要攻擊。 若敵人無所察覺,自己就一定要隱藏真實。 貶損的目的不是貶損,這是君子的謀略。 贊譽的目的不是贊譽,這是小人的手段。 君主和臣子互相猜疑,這之後誹謗的事才能有成。 被人構害的人很多,能舍棄利益的人可免除禍患。 沒有妒忌心的人很少,能寬恕他人的人可消融憤恨。
逆心第七
利厚生逆,善者亦為也。
勢大起異,慎者亦趨焉。
主暴而臣諍,逆之為忠。
主昏而臣媚,順之為逆。
忠姦莫以言辯,善惡無以智分。
謀逆先謀信也,信成則逆就。
制逆先制心也,心服則逆止。
主明姦匿,上莫怠焉。
成不足喜,尊者人的也。
敗不足虞,庸者人恕耳。
【譯文】:
利益豐厚讓人發生背叛,善良的人也會這樣做。 勢力大的人容易產生異心,謹慎的人也有這種趨向。 君主殘暴臣子諍諫,臣子違背君主是忠心。 君主昏庸臣子諂媚,臣子順從君主是背逆。 忠臣姦臣不能用他們的語言來分辨,善人惡人不能用他們的智慧來區分。 謀劃反叛的事首先要謀取對手的信任,有了信任的事情才能成功。 制止背叛首先要制服人的心靈,心靈畏服背叛才會停止。 君主英明姦臣才會隱藏,君主不能鬆懈。 成功不值得歡喜,地位高的人是人們攻擊的對象。 失敗不值得憂慮,平庸的人是人們寬恕的目標。
奪心第八
眾心異,王者一。
懾其魄,神鬼服。
君子難不喪志,釋其難改之。
小人貴則氣盛,舉其污洩之。
窮堪固守,兇危不待也。
察偽言真,惡不敢為。
神褫(chi)之傷,愈明愈痛。
苛法無功,情柔堪畢焉。
治人者必人治也,治非善哉。
屈人者亦人屈也,屈弗恥矣。
【譯文】:
眾人的思想是不同的,君王要把它們統一起來。 讓人的精神恐懼,任何人都會屈服。 君子受難不會喪失志向,幫助他解除苦難卻能改變他。 小人得志就氣燄囂張,檢舉他的罪行就會使他洩氣。 貧窮的人可以讓人堅守節操,而兇險和危難之時就不容等待了。 察覺出偽裝說出真意,惡人也不敢作惡了。 心神被剝奪的創傷,越聰明的人就會感到痛苦。 嚴苛的刑法不能達到目的,情感安撫可以完成此事。 懲處他人的人一定會為他人所懲處,懲處並不是好的方法。 屈服於他人的人也會讓他人屈服,屈服並不是恥辱的事。
警心第九
知世而後存焉。
識人而後幸焉。
天警人者,示以災也。
神警人者,示以禍也。
人警人者,示以怨也.
畏懲勿誡,語不足矣。
有悔莫罰,責於心乎。
勢強自威,人弱自慚耳。
變不可測,小戒大安也。
意可曲之,言虛實利也。
【譯文】:
了解社會後才能生存。能鑒別他人的優劣之後才有幸運。 蒼天對人的警告,表現為天災。 神靈對人的警告,表現為人禍。 人們對他人的警告,表現為怨恨。 害怕懲處的人不要告訴他,語言不能讓他改過。 有了悔改的人不要體罰他,責罰在心是痛苦的。 勢力強大自然有威嚴,弱者會自感羞愧。 變亂是難以測度的,小事上謹慎才能確保平安。 意圖可以曲解,說假話為了獲取實際的利益。
誅心第十
誅人者死,誅心者生。
徵國易,徵心難焉。
不知其恩,無以討之。
不知其情,無以降之。
其欲弗逞,其人殆矣。
敵強不可言強,避其強也。
敵弱不可言弱,攻其弱也。
不吝虛位,人自拘也。
行偽於讖,謀大有名焉。
指忠為姦,害人無忌哉。
【譯文】:
殺死人的人有死罪,殺死人心的人卻能活命。 徵服國家容易,徵服人心困難。 不知曉他人的內心想法,就沒辦法治理他。 不了解他人的真實情況,就不能及時降服他。 人的慾望得不到滿足,這個人就危險了。 在強大的敵人面前不可以說強硬的話,要迴避他強勁的勢頭。 在弱小的敵人面前不可以說軟弱的話,要攻擊他虛弱的地方。 不吝惜虛假的名位,人們自然就會被束縛住了。 在讖語中作假,謀求大事就有了正當的名義。 指責忠臣是姦臣,傷害他人就沒有忌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