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一處大寶藏,有30億的銀元寶,如今尋得,卻留下未解之謎

@ 2016-10-22

明朝末年,昏庸的政府令百姓民不聊生,農民起義軍順勢揭竿而起,農民起義軍有兩大領袖,一位叫做李自成,他成為壓死明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與之齊名的另一位領袖,就是我們今天說到的事件的關係人物--張獻忠。張獻忠從一個貧苦家庭子弟成長為兵權在握的領袖,對於金錢財富,自然是兩眼放光,斂財無數。傳說,在張獻忠兵敗逃亡之時,滿載金銀的船隻起火,最終互相撞擊,沉入江中。

這個事件,創造了一個未解之謎,那就是,張獻忠沉船是否是真實存在的歷史?如果是,那麼在這數艘沉船中,有多少金銀財寶。有道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為了破解這個未解之謎,無論是貪婪的賊人,還是普通的老百姓,亦或是政府官員,都一直在尋找著張獻忠沉船。近日張獻忠沉銀盜掘案的告破,或許能夠為我們揭開這個秘密的神秘面紗。

在追回的100件國家珍貴文物中,包括8件國家一級文物、38件二級文物、54件三級文物,涉案文物交易金額3億餘元。10月14日,彭山警方證實,該案主要文物全部追回、主要犯罪嫌疑人全部起訴。在同類案件中,追回的國家珍貴文物數量、文物總數、抓獲的犯罪嫌疑人數均為全省第一,是2016年全國破獲的最大文物案。如今專家已經確認彭山「江口沉銀遺址」即為張獻忠沉銀中心區域之一,但是這個三百年來的神秘寶藏還只是稍露了些端倪。

這說明,張獻忠沉船是一件真實的歷史事件,在追回的文物中,一顆「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證明了這些金銀財帛的主人,那麼張獻忠是如何積累到如此之多的財富的呢?

張獻忠,生於1606年(明朝萬曆三十四年),延安人。他性格桀驁不馴,在延安府衙當捕快的期間,就屢犯國法。1630年(崇禎三年),恰逢明末亂世,宦官當權,民不聊生,張獻忠在家鄉追隨王嘉胤起事,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王嘉胤在一次意外中戰死,於是,張獻忠改投了高迎祥,和李自成成為了一支起義軍的兄弟。

不久之後,已經頗具勢力的張獻忠,在一次戰役中和李自成有了分歧,進而造成分裂,張獻忠便率領部隊和李自成分開,張獻忠率部進攻長江流域,而李自成進攻的是黃河流域,二人都取得了很好的戰績。隨著起義軍隊的不斷壯大,李自成便自稱闖王,而張獻忠不甘屈居其下,也自稱八大王。張獻忠的野心還不止於此,在攻下武昌之後,他乾脆地宣布稱帝,建號大西,實現了自己的皇帝夢。

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和貪念,張獻忠帶兵入川,在天府之國做了兩件事情--殺人,奪財。張獻忠的劫掠對象從皇室官紳發展到了普通百姓,所有喪盡天良的事情,他幾乎都做過了,只要這樣能夠給他帶來財富,其殘酷程度,可謂是空前絕後,毫無天理和人性可言。據專家估計,張獻忠至少擁有千萬兩白銀。按明末白銀的購買力與現在人民幣摺合比算,一兩相當於當今300元左右。也就是說,在那個年代,張獻忠就已經擁有了相當於現在30億人民幣的財富!

沉於江中的這筆財富,是一筆不義之財,來自於許許多多無辜的平民百姓,他們辛苦奮鬥了幾乎一輩子積攢下來的財富,都被張獻忠給奪了過來,也許是天意,令這些運輸的船隻起火,最終使得張獻忠人財兩空。劉備的那句話還是很精闢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