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照片)
(獨家照片)
每當屠妖節興都教徒都會裝飾美麗的彩米圖kolam,顆顆色彩繽紛鮮艷無比,就猶如印裔女同胞身上的沙麗一樣精緻。
彩米圖是歡迎的象徵,不止在屠妖節里可以看到,興都教徒也把它畫在新居門口接福,新店開業和辦公室里吸取財氣,更少不了在婚宴里。
米圖源自於南印度Natu Tamil,在那裡畫米圖是印裔婦女每天的早課, 以前的圖案是以米粉,磚粉或小碎石裝飾。
(網絡載圖)
在太陽未升起時就把舊圖案用水沖洗凈,在地面未完干之前把米粉撒上,這樣可以讓米粉更為堅固的貼在地面,首先把外圍線規劃好, 外圍線不能中斷或有空陷,這樣是以免邪神惡魔有機可趁混入圖中,米圖可以是只用白米粉畫出外圍線也可以把它填滿繽紛的顏色,有些家庭會先用牛糞塗在地面再用白米粉畫上拼出對比圖案,牛糞被認為可以消毒凈化空氣。
(網絡載圖)
象徵歡迎的彩米圖不只為了迎接印度女神 喇克詩米Lakshmi入室,也為幼小螞蟻和鳥只提供糧食,興都教徒認為可以為它們提供糧食為善舉,從來不趕走任何進入彩米圖的小昆蟲,那有可能是女神的化身,彩米圖周圍也可點綴上油燈,讓晚間的圖型更為美麗。
(獨家照片)
印裔婦女負起把彩米圖技巧傳承下去的責任,由一代代的女兒接手,做彩米圖非常難,米圖必須工整平衡,採取幾機型,弧形,動物圖案或日月圖案,現代的更會加上字體,做畫時身體需要彎弓和伸展,被喻為和瑜伽有同工之妙能促進內藏蠕動和肌肉韌性,乃養生之道。
(網絡載圖)
現年可能因為米粉容易被風吹和容易被破壞而加用米粒裝飾,顏色更多變化也更為鮮艷和容易處理。kolam製作程序繁重從染米到鋪圖案都需用人力手功完成,我們今天乃有幸能欣賞到如斯美麗藝術品,有功於印度同胞保護和傳承這個傳統。
(獨家照片)
(獨家照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