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墳掘墓這一情況在歷史上也是屢見不鮮了,盜墓者盜墓除了覬覦墓中的寶貝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那就是破壞風水,使得被掘墓的家族從此一敗塗地。在歷史舞台中,不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尋常百姓,都十分迷信風水,都相信陵墓風水的存在。因此大部分皇帝為了給自己選一個風水寶地來安葬自己他們都會四處尋覓寶地。他們大部分人都相信風水的存在,認為一個朝代的是否興盛很大程度上和陵墓的風水有關。對於帝王將相而言,他們將陵墓建立在龍脈之上能夠使自己的皇位千秋萬代。
那麼龍脈到底是什麼呢?在風水學之中把起伏的山脈稱之為龍脈,古代「風水術」首推「地理五訣」,就是「覓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龍就是地理脈絡,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髮。尋龍首先應該先尋祖宗父母山脈,審氣脈別生氣,分陰陽。
除了替自己的陵墓選擇風水寶地之外,為了替後世造福之外,在風水學上還有一種說法叫做占墓穴討鴻運。據說,當年秦始皇能夠一統天下就和占了別人的墓穴有關係。
那究竟是占了誰的墓穴呢?那就是周天子的。當時的秦國位於西陲,原本毫不起眼的秦國,據說就是秦王占了周天子的墓穴,因此秦國此後才能鴻運當頭,才能一統天下。對於這一說法,考古學家也曾為此理論過,當時考古學家在考察周陵的時候,竟然發現了西周王和秦君墓是同穴的,因此才證實了秦王當年的確是鳩占鵲巢。
後來秦王一統天下之後,擔心自己打下的江山會被人所搶。於是他就找遍了天下術士,想盡一切辦法在各地挖掘龍脈。只因聽信他人之言,凡是稱王的人,都是因為他們將自己的陵墓建立在了龍脈之上。所以秦始皇為了能夠讓自己的朝代歷代延綿,避免其他人再稱帝,他才會做出如此手段。
有一次秦始皇外出東巡路過丹陽境界時,隨從的占卜師就說「這個地方有王氣」。秦始皇聽見這話的時候害怕這個地方會再出個皇帝,來奪取他的江山。於是秦始皇便開始大肆破壞丹陽的風水,先是改了此地的名字,稱此地為曲阿。然後故意的把直的道路修成了彎的的道路,從而來破壞此地的風水。有人說秦始皇的這種做法惹了天怒,導致了秦朝短命。
但是巧的是,雖然秦始皇想盡各種辦法來破壞丹陽的風水,但是在他死了之後,這個地方真的如同占卜的人所說,在這裡出現了第一位皇帝,那就是孫權。據說孫權的祖父孫鍾死後被葬在丹陽司徒白鶴山,孫權父親孫堅被葬在丹陽司徒吳陵港,叫做「高陵」。到了南朝時期,此地又出了兩位皇帝,一個是蕭道成,一個是蕭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