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親眼見過哪些殘忍的父母對親生子女做出令人髮指的事?網友們:這種人應該槍斃

@ 2016-10-19

你親眼見過哪些殘忍的父母對親生子女做出令人髮指的事?

親媽暴打6歲女兒 傷口撒鹽、抹辣椒水

安徽碭山縣一6歲女童小美長期遭到生母劉某及其男友虐待。劉某曾在小美被打爛的傷口處撒鹽水、抹辣椒。經鑑定孩子輕傷一級。劉某因犯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零4個月,現正在服刑。近日碭山縣法院判決,撤銷劉某監護資格,由生父武某承擔監護職責。

經法院審理查明,女童小美(化名)系武某與劉某同居期間所生,出生後一直隨劉某生活。2015年8月至10月,劉某與其男友汪某在碭山縣碭城鎮居住期間,在管教小美的過程中,多次毆打小美,致小美身體多處受傷。劉某與汪某還在小美被打爛的傷口處用撒鹽水、抹辣椒等方式進行折磨。經碭山縣公安局司法鑑定中心鑑定,小美的傷情為輕傷一級。劉某因犯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零四個月,現正在服刑期間。武某已將小美接回撫養,並在居住地就近入學。

法院認為,劉某的行為嚴重損害了小美的身心健康,不宜再擔任小美的監護人。小美已經隨武某生活,武某作為小美的父親,是小美的法定監護人,應當對其承擔監護職責。故判決撤銷劉某對小美的監護人資格,由武某對小美承擔監護職責。

對此,網友們都氣炸了,紛紛聲討:

@今天我有出門嗎:還是那句,要當媽,先當人。

@家有小寶69366:這人不配稱之為母親,禽獸吧

@用戶2jsll6bii2:…… 不能想像的殘忍……

網友們還對法院的量刑提出質疑:

@紫色杜梋:應判死刑,太輕了,這樣的母親不應佩有女兒,用這樣殘忍的手段對付自己的親生女兒。賤婆一個。

@猶在心底:處罰太輕等於縱容犯罪。

@懶惰的曹阿曹_:世界上盡然有這種人!這種人應該槍斃

也有網友對小美的未來十分擔憂:

@TJ姍:十年 二十年後 孩子如何看待她所謂的母親

@Chen_啊端吶:除了身體上的傷害,留給孩子最深的應該是心理上的吧

對此,親子心理師徐婧英要說,做為親媽,劉某的作法的確十惡不赦。

「事出必有因」,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做為與小美毫不相干的網友,看到這個事件都會痛心、憤恨,做為親媽的劉某為什麼會下得了手呢?

其實說到底,這就是暴怒的結果,劉某成了瘋狂情緒的奴隸,無法管控自己的情緒,任其發展,以至借最弱小的生命——孩子小美來恣意發泄,最後,品嘗的,只能是給孩子給自己帶來的惡果。那麼,當情緒來臨時,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一、首先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

報道中說,劉某與汪某「在管教小美的過程中,多次毆打小美,致小美身體多處受傷」。這裡,劉某就沒有意識、看見自己的情緒,而是打著管教的名,發泄自己的情緒。

情緒,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但是,當它來臨時,怎樣管理它,卻是需要認真學習的。管理得好,情緒就會迅速消失,不留下一絲痕跡,管理得不好,就會對自己、對他人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像劉某,她任由情緒的發展,做出了對小美令人髮指的行徑。

所以,管理情緒的第一步,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可以對自己說:哦,我生氣了、我難受了等等,要看見情緒,只是看見情緒,情緒才能被理智之光照耀,我們才不會被情緒左右。

二、情緒沒有對錯

情緒只是我們對於外在事物的感受,是一種體驗,既然是體驗就沒有對錯,所以,不要因為自己有情緒就著急。像劉某,她也許因為與武某同居期間的不愉快,也許對武某的怨恨遷延到小美,也許是生活狀態的不如意......,諸多的也許,這都是劉某的情緒——對諸多的事情不如意。

三、情緒不是因為別人、外物而產生,是因我們自己起的。

情緒沒有對錯,但怎樣看待情緒就因人而異了。

著名的心理學ABC理論說,我們不是因為外在事物產生情緒,而是因為對外在事物不合理的認知產生情緒。

也就是說,是我們對外在事物的解釋和評價而產生了情緒。我們看事情的角度讓我們產生了不同的情緒。同樣的事情由於不同的認知角度就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如,同樣是下雨天,有人覺得出行不便,因而抱怨,有人覺得雨天涼爽舒適,因而高興。

知道了情緒不是由於別人、別事產生的,再說「要是孩子不氣我,我能生氣嗎?」這樣的話,顯然就是不對的。

就像劉某,如果強詞奪理,說自己是管教小美,小美不聽話,讓自己生氣,所以打她,顯然是不成立的,因為小美即使再淘氣不聽話,如果劉某不動怒的話,事情也不至此的。

四、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是因為對自己的不滿意。

劉某能這樣的傷害親身女兒,歸根到底,是不夠愛自己。對自己不滿意,所以,把這種不滿意投射到親生女兒身上——表現為對她的不滿意。

說到底,一個人如果對自己非常滿意,非常愛自己的話,不會有太多負面情緒的。所以,愛自己,努力對自己好,才會減少不愉快的發生!要知道,「我」是一切的根源,我好了,我的世界、我周圍的人都會好!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