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一艘國產核潛艇靠泊在青島海軍博物館的碼頭上,引起了全世界海軍和軍事愛好者的關注。這艘核潛艇是401艇長征一號,中國海軍09I型攻擊型核潛艇的首艇,已經退役,目前正修整,即將作為永久展品對外開放參觀。進駐博物館前,該艇已經做了徹底的脫核處理,沒有任何放射性,達到博物館對外公開展覽要求,可以放心參觀。該潛艇退出現役,並完成核廢料、核反應裝置及相關設備的安全、徹底、穩妥處理,標誌著我國核潛艇從研製生產、使用管理到退役處置形成全壽命保障能力。
這艘游弋大洋40餘載屢建功勳的中國第一艘核潛艇,曾經是中國獨立自主掌握世界最尖端武器技術的象徵。中國對於核潛艇的研究起步相當早,1956年,中國即開始在陸地上建設模擬「艦載反應堆」,用於未來核海軍的動力研究。1960年3月中國成立了核潛艇研製小組,由時任海軍政委的蘇振華上將擔任組長,小組分設總體組、反應堆組、飛彈組和電子組。
由於工業基礎的薄弱,自身技術儲備不足,中國的核潛艇研究工作進展緩慢,舉步維艱。直至1968年才開始建造第一艘核潛艇,艇上的核反應堆到1970年才完成全功率陸上試車。1974年8月1日建軍節,中國首艘核潛艇長征1號正式入列服役,該艇為國產09I型核潛艇首艇,舷號1701(當時舷號,後改為401)。中國對於09I型核潛艇的建造計劃是分兩步走,第一階段是試驗艇,至1984年共建造服役三艘,舷號從401到403,分別命名為長征1號-長征3號。這三艘試製艇帶有很大的探索試驗目的,在八十年代進行了廣泛的海上試驗,包括1981年11月,402艇進行長航試驗(814任務),共31天,其中累計水下航行25天,航程6270海里。1985年11月,403艇進行最大自持力考核試驗,共90天,打破了美國核潛艇海神號保持多年的84天世界紀錄,此次任務在黃海、東海海域的總航程達2.36萬海里,水下航行69天,水下航程1.88萬海里,最長一次水下航行25天。
09I型核潛艇的第二階段是正式定型艇的建造。1987年10月27日,09I核潛艇的定型首制艇——404艇入役,1990年12月,第二艘定型艇405艇入役。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這兩艘定型艇先後進行了300米極限深度深潛試航,22節水下全速試航,大深度發射魚-3甲反潛魚雷等任務。至此,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個核潛艇型號,才走向成熟,達到能戰狀態。隨後在90年代,中國的5艘091核潛艇開始不斷地前出到敏感海域,1994年403艇在黃海海域發生與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的三天三夜對峙事件,1996年台海危機中,一艘091型核潛艇滲透到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中,引起美國海軍巨大震動。
2004年,中國海軍的一艘09I核潛艇又發生了強行穿越日本領海事件,當時這艘核潛艇執行跟蹤在西太平洋海域演習的美國航母編隊任務,在關島、台灣、日本的九州等地兜了一大圈,追蹤任務結束後,直接穿越琉球先島群島的石垣島海域,日本的情報顯示該艇在100米左右的深度潛航,以13節航速侵入日本領海,然後大搖大擺的返航回到青島海軍基地。在日本提出抗議以後,中國官方的答覆是:」核潛艇由於技術原因誤入日本領海,中方對此表示遺憾」。
這次穿越日本領海事件以後,很多外國媒體大幅採用日本和美國的片面報道,汙衊中國核潛艇存在老化、噪音大、過時的缺陷。甚至有人誇張的說「漢」級核潛艇一出海,其巨大的噪聲在夏威夷就能夠被監聽到。
然而事實是這樣麼,為什麼一艘噪聲如此巨大的核潛艇,中國海軍依然愛不釋手呢。
事實是這樣的,相比水下平均航速只有二三節的常規潛艇,核潛艇具有無以倫比的速度優越性。即便是401艇這艘據美國人說一出航噪音在夏威夷都能聽到的老式高噪聲核潛艇,在進行潛艇戰時,仍具有極大優勢。舉個簡單的例子,同樣投擲一枚輕反潛魚雷或火箭助推反潛魚雷,如果不進行干擾反擊措施,在水下被攻擊的常規潛艇通常跑不掉,而核潛艇以其高速很有可能逃掉輕魚雷的追擊,有時也能逃掉重型反潛魚雷的追擊。這就是各國海軍玩命追求核潛艇的主要原因,核潛艇跑的太快了。
美國的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在1954年1月開始首次試航時,即顯示了核潛艇無以倫比的優越性,它用用15節的航速在84小時內潛航了1300公里,航程超過以往任何一艘常規潛艇的最大航程10倍左右。在第二年的反潛演習中,由航空母艦和驅逐艦組成的反潛艦隊發覺,常規潛艇很容易被發現,而鸚鵡螺號則很難被發現,即使被發現,核潛艇的高速度也可以使之擺脫追擊。由於核潛艇的續航力大,用不著浮出水面,因而還能避免空中襲擊。
相對常規潛艇的低航速,核潛艇的水下航速具有明顯優勢。大多數核潛艇都能以20~30節的高速長航時潛航,現役最快的俄羅斯阿爾法級核動力攻擊潛艇,水下航速可以達到42節,這速度超過大部分重型魚雷的航速,而且能夠長時間保持最高航速。
核潛艇的隱蔽性,機動能力和下潛深度的關係很大。核潛艇可以利用深潛去接近或者擺脫目標,更可以利用高速機動能力去尋找更多的溫變層,鹽度梯度,或坐沉海底,讓海底洋流去隱匿自己。美國在60年代建造的鰹魚級攻擊核潛艇,首次採用了水滴外形和高航速設計,美國海軍在試航中發現,儘管未採用任何降低噪音的措施,鰹魚級核潛艇依然能夠憑藉近30節的航速完虐當時美國的現役反潛體系,甚至連重型反潛魚雷都抓不住已經被主動聲吶罩住的鰹魚級核潛艇。
核潛艇的高速性能在對付航空反潛時也有很大優勢。以中國為海軍反潛機研製的605型反潛聲吶浮標為例,一組聲納浮標包括12個被動聲納浮標、4個主動式聲納浮標、一個溫深浮標和一個海洋環境溫鹽浮標,聲納有效作用距離一公里。反潛作戰時,載機需要首先投擲一個溫深浮標和一個溫鹽浮標,測定目標海域的溫度、深度、鹽度,躍變層等海洋背景數據,在計算機支持下,繪製目標海域垂直背景圖,按照背景圖計算搜潛聲吶浮標的投擲陣型圖,然後再投擲主動或被動聲吶浮標。這樣耗時比較長,比較適合打擊水下的常規潛艇,但核潛艇則會利用高速逃脫。即使目前美國海軍現役P-8反潛機裝備了工作時間長達十幾小時,作用距離10海里以上的新型聲吶浮標,核潛艇照樣可以利用高速機動在浮標之間輾轉曲折,尋找合適的躍變層,騙過聲吶浮標陣的天羅地網。
核潛艇的高速性能,在對付反潛輕魚雷時,具有很大的優越性。我們先看看國際上反潛輕魚雷的性能:北約通用的324毫米口徑MU90魚雷,航速30~50節可變化,航程12000米,最大航深1000米。美國MK54輕魚雷,航速可達35~45節,航程大於15000米。英國「鯆魚」Mod0型魚雷航速可達45節,航程11000米。性能極為先進。
上述魚雷看上去航速和航程性能都足以壓制任何潛艇,但實戰應用中的命中機率並不高。魚雷的體積和直徑,要比潛艇小的多,無法安裝大型主被動聲吶,雷上聲吶的作用距離和精度要低幾個數量級,最大不超過一兩海里的級別,從1500米到2000米不等。例如國產的魚7輕魚雷,在潛艇目標航速15節時,魚雷導引頭作用距離僅為1700米,自導頭搜索扇面為40度,魚雷入水後到導引頭開始,至少需要無控航行300米,然後要一邊下潛一邊螺旋搜索。魚雷的水中機動能力也有限,不能急拐彎,高速下轉個彎要幾百米半徑,很容易丟失目標。
由上圖可以看出,反潛魚雷在距離潛艇2000米以內打開聲吶導引頭,命中機率最佳,潛艇很不容易擺脫。但目標距離超在2000~4000米之間時,由於核潛艇的高速機動和規避,魚雷的命中機率會急劇下降。
艦載的火箭助推魚雷,是固體海軍發動機和反潛輕魚雷的嫁接品種,可由水面艦艇發射,空中飛行上百公里,然後俯衝,打開降落傘入水,以螺旋曲線在目標水域搜索獵殺敵方潛艇。這種魚雷的目標指示,是通過反潛機,或者其他艦艇提供,只能提供一個大體的方位,然後通過數據鏈傳遞給發射艦艇,由於沒有大型主動聲吶的引導,也沒有導線的目標修正,所以反潛飛彈的命中機率非常有限,除非將火箭助飛魚雷扔到距離核潛艇只有一公里甚至數百米的範圍內入水。
核潛艇具有追擊敵方艦艇和逃命的綜合優勢,大大強過常規潛艇。核潛艇能長距離追殺水面艦隊。馬島海戰中,英國核潛艇跟蹤擊沉阿根廷巡洋艦就是典型戰例。而常規潛艇根本追不上水面艦隊,只能伏擊。核潛艇既可以伏擊,也可以追殺水上、水下目標。
核潛艇動力強大,結構堅固。一旦收到自己被魚雷鎖定的聲吶信號,可開足馬力,拚命逃竄。最大時速,海狼級可以開到40節,這基本和追擊的魚雷速度差不多了。通過長距離逃竄,上下機動,瞬間大範圍變換深度。一旦潛艇的變深速率超過魚雷,魚雷會立即丟失目標,甚至動力耗盡而追丟。核潛艇也可以水平急拐彎並發射誘餌彈,成功躲避重型魚雷的鎖定和轟擊。而常規潛艇,水下開足馬力也很難超過20節,就很容易被魚雷追上。
冷戰時期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美、蘇海軍潛艇的機動性、武器數量和威力等性能指標,都達到了頂峰。美國海軍最具代表性的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俄亥俄級彈道飛彈核潛艇、海狼級多用途攻擊型核潛艇,其水下最高速度達到了35節。前蘇聯的颱風級彈道飛彈核潛艇、奧斯卡級巡航飛彈核潛艇、阿庫拉級多用途攻擊型核潛艇,至今其機動性和突擊威力指標也很少有出其右者。
在美國海軍出版的核潛艇作戰手冊中,曾對核潛艇艇長以高速機動戰術擺脫敵人反潛搜索,有過如下描述:「如果敵方的搜潛系統對你有所察覺,這並沒什麼大不了的。你仍舊能夠通過不斷改變航向、深度來迷惑對方,速度是最關鍵的,動作的幅度要大,轉向必須大於20度,改變深度時應在躍變層上下跳躍,速度可基本保持不變,但也可以在5節的幅度內改變,這樣對方就很難對你的進行鎖定。如果你跑不過魚雷,則可按照下面的程序規避:待魚雷靠近到大約2000米時緊急上浮,向載壓水艙吹氣,到達接近水面後立即劇烈下潛,同時做螺旋形迴轉,到達一定深度後直線高速脫離。」
儘管在信息化戰爭時代,火力機動代替平台機動已成為一種發展趨勢,但核潛艇的高速機動能力仍是攻防戰術運用成敗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在關鍵的時間、關鍵的地點,使用相應的速度,能取得好的效果。
這些特點,決定了最先進的常規潛艇也不能和核潛艇比,我們可以這樣定論,日本最先進的蒼龍級常規潛艇,在中國最老式的09I核潛艇面前,也是矬子。所以,各海軍都對核潛艇有著不可抑制的慾望,無他,那玩意在水下跑的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