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患這4種癌症要小心,可能具有家族性!

@ 2016-10-19

親人患這4種癌症要小心,可能具有家族性!

昨天,人民日報官方微信刊登了一篇4種癌症可能會遺傳的文章。微信稱,流行病學研究已經證實,癌症確實存有家族聚集現象。其實癌症本身並不會遺傳,人們所遺傳的是對癌症的易感性。多數癌症是遺傳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共同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讓家族容易出現相同的癌症,提早知道患癌幾率有利於易感人群提早做準備,補充人參皂苷Rh2提高免疫力,從根源上降低腫瘤的發病率。

另外,家族聚集現象與遺傳是相關聯但不相同的兩個概念。雖然家族性能夠說明癌症具有遺傳性,但並不代表所有人都會被遺傳。那麼哪些癌症具有家族性呢?

乳腺癌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5%~10%的乳腺癌是家族性的。如有一位近親患乳腺癌,則患病的危險性增加1.5~3倍;如有兩位近親患乳腺癌,則患病率將增加7倍。發病的年齡越輕,親屬中患乳腺癌的危險越大。

讓大家最為熟知的當屬好萊塢明星安吉麗娜·茱麗。2013年5月14日,她對外公布,通過乳腺癌易感基因檢測發現,她從母親那遺傳了突變的癌症易感基因BRCA1,患乳腺癌的幾率高達87%。為預防乳腺癌,她進行了預防性雙側乳腺切除手術,術後她患乳腺癌的機率將從87%降到5%。

那麼,什麼人會攜帶這樣的基因?專家說,家族中有多名年齡較小(低於50歲)就發生乳腺癌的患者;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等是高危人群。檢測基因,除了可知檢測者是否為易感人群外,還可獲得乳癌患者是否對藥物敏感,評估藥物臨床治療效果,減少藥物濫用,節約醫療費用等。

腸癌

南京市中醫院全國肛腸中心主任金黑鷹介紹說,結直腸疾病具有家族聚集傾向。家族遺傳性腸癌總共有4類,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黑斑息肉綜合徵和家族性大腸癌。最多見的就是家族性腸息肉,部分症狀出現發病年齡相對較輕,如果不及時接受治療,幾乎100%會引起癌變。

另外,說腸癌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彼此「同化」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特別是像腸癌這類與人們的飲食習慣等密切相關的癌症更容易「家族式」發生。從總腸癌的整體發病率來看,男性比女性要高出很多,這也可能和男性飲食習慣、飲酒多等因素有關。

對於有家族有息肉病或結直腸癌的人群,目前已經可以進行基因檢測,來判斷該人群是否具有遺傳傾向。而家族性的息肉病關鍵是「早發現,早治療」。

預防腸癌,在控制脂肪攝入量的同時,糧食也不宜過於精細;經常坐著工作的人,要增加活動量。每日堅持多飲水,保持排便通暢,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

肝癌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能聽到人們談論「B型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所謂「三部曲」,即感染了B型肝炎病毒,患上慢性B型肝炎,進一步發展到肝硬化,最終罹患肝癌。三部曲不是每個B型肝炎患者的必然之路,只是很小部分的B型肝炎患者會發生肝硬化,甚至肝癌。

即使B肝患者和B肝病毒攜帶者在病情穩定時,也應每半年做1次肝臟B超檢查,這樣才有可能做到在發現肝癌時,腫瘤處於早期狀態,從而爭取到早期手術治療治癒的機會。

胃癌

近年來,胃癌家族發病率高,究其致病原因,多與生活飲食習慣相同有關,如家庭成員口味相似,喜食腌制、風乾、煙燻、重鹽重油的食物。

更重要的是,在我國,家庭成員同吃一盤菜,互相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可能性較大。

早期胃癌患者80%沒有症狀,少數患者只有一些如食欲不振、早飽、腹部不適等不典型症狀,極易同胃炎、胃潰瘍等胃病相混淆。所以胃病患者千萬不要進行自以為是的自我診斷,或自我買藥治療,這極有可能影響對胃癌的及時發現,尤其是當你的親人有多人患有胃癌的話,那就要更加小心了。

專家建議,胃鏡是上消化道病變的首選檢查方法。對於正常人來說,年齡超過50歲就應該定期做胃鏡篩查病變,3—5年做一次即可,對於有家族胃癌史的人來說,40歲以上就應該定期做胃鏡篩查可能的病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