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馬 ) 如果沒有稅務減免、沒有較便宜的車價,大馬人會去搭公共運輸嗎?納吉:消費稅是大馬經濟的救星

@ 2016-10-18

納吉在國會下議院問答環節,回答行動黨居鑾區國會議員劉鎮東的提問

納吉:消費稅是大馬經濟的救星

首相兼財長拿督斯里納吉說,如果政府沒有落實消費稅,國家經濟可能會崩潰。

「消費稅導致國家經濟衰退是反對黨的說法。事實上,消費稅是大馬經濟的救星。沒有消費稅,國家經濟將會崩潰。」

而且他也認為目前這會加劇汽車首購族的財務負擔,特別是只是省2000令吉,根本就無從解釋薪水低的基本問題。

王健民也認為政府與其一次過給汽車首購族的汽車國產稅減免,倒不如長期地漸序削減國產稅。

然而,另有汽車網站已計算過,若此措施屬實,首購族每月供車時可視車款而定,節省高達22令吉至253令吉!

王建民指稱減車價會貽害乘搭公共運輸的意願,這番言論其實乍聽是言之有理,不過若是反過來問:如果沒有稅務減免、沒有較便宜的車價,國人會去搭公共運輸嗎?

答案是否定的,而且是心知肚明。

以給車價折扣而打擊國人鼓勵乘搭公共運輸的論點,其實說不過去。

國人不搭公共運輸的原因,是客觀環境所致,目前大馬公共運輸一團糟的劣況不言而喻,大馬不像新加坡可以小而美又工整地規劃,地理環境與幅員之廣,當然還有加上後天的整體公共運輸規劃與銜接失誤,都鑄成今日錯局。

值得一提的是,就是拜今日公共運輸之亂,這也促成了私家車成為Uber或Grab德士的狂熱風潮,證明沒有代步工具,還是需靠聘用他人來代勞開車來代步。

這種窘境已非一朝一夕可以搶救得來。即使輕快鐵延長線伸到蒲種人口稠密等民宅區,然而居民寧可開車也不願乘搭,除了是經濟效益成本的考量,更重要是開車已是習性使然。

汽車已不是國人的點綴品,而是必需品,沒有汽車代步,等於戴上腳鐐被禁錮也不為過。

所以,市民無論是如何地薄薪過活,終究也需代步工具。

而且無論車價是怎樣地高昂,你始終都得花這筆錢。

在沒有選擇的情況,買車或摩哆是僅有可行的選項,而有機會買到較便宜的汽車,不是兩全其美?

然而回到汽車首購族享便宜車價最根本的論點:買車與其他貴重物品一樣,是胥視個人財力,當我們知道汽車在大馬國情是必需品時,就別以購買名牌等炫耀心態等來買車,更遑論以投資觀點來買車,因為汽車是一上路就貶值。

目前的討論聲音更多是有關若有此措施,在實行是否有濫用情況(如父母以子女之名代買汽車)以及如何量力而為地買車,因為買車除了代步以外,還需長遠的財務負擔,包括維修開支、路稅、保險費等,首購族應捫心自問:自己的經濟能力是否能應付得來等,這些都是務實看待購買汽車的立場,而非為了反對而鬧反對。

買車既然已是必須的,有較便宜的車價擺在面前,人性就是白吃白不吃;對一般消費者來說,便利、廉宜是首要考量,余者如盡一份力,改搭公共運輸等的心,都會拋諸腦後。

所以,與其討論烏托邦式的理想國度,不如認真地關注類似這等措施在實行起來時,是否還有其他附加條件、會否被濫用等,這些林林總總細節往往才是決定受惠者是否真正受惠的成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