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一因素可能導緻小孩學習變差

@ 2016-10-17

據搜狐網現在很多家庭關注小孩教育,可是父母都是上班族,沒有時間教育孩子,而很多孩子卻成績變差,脾氣變壞,並且聽不進父母的話,這時候父母該怎麼辦呢?其實治其標不如治本,治本就要究其根源,小孩子為什麼成績變差呢,睿丁( Reading )小編在這裡告訴您一些小孩成績變差的原因:

一、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平時按部就班地學習,並不注重學習方法,不在各種學習中尋找適合自己的好的方法,隨性學習,這樣學習沒有規律,沒有節奏,效率低導致長時間的學習也不能有良好的成績。

二、興趣不濃。學習變成了一種任務,一種負擔,不在學習中尋找樂趣,反而去其他諸如網絡遊戲、打鬧中尋找快樂,學習喪失了興趣和包括父母、朋友、同學、老師在內的所有客觀環境都有關係。

三、上課不聽。上課時間很短暫,只有45分鐘,如果上課節奏冗長,無趣。那麼也將導致學生不想聽課,不去聽課,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厭學,且這種情緒是累積的。

四、鞏固不強。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研究發現的遺忘曲線,我們知道人類對知識的遺忘速度有多快,所以復習和鞏固就很重要,良好的複習習慣有助於更好的學習。

五、複習不抓重點。國內小學生的課程量還是蠻大的,複習過程中如果沒有重點,將導致大量的時間做著無用功,這樣也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成就低。

六、作業抄襲嚴重。抄襲源於懶惰,懶惰是七宗罪之一。無論是思想上的懶惰還是行為中的懶惰,都是不可取的,抄襲浪費時間並沒有太大的意義,作業太難或者可能是一些繁重而沒有挑戰性的作業,大量重複的作業讓學生並不想做。

七、心理壓力太大。這一定程度上來源於家長和老師,他們對學生付以重任,對孩子要求過高,孩子一旦成績下滑,壓力會更加沉重。這時候如果沒有恰當的心理輔導,對小孩的成績影響特別大。

八、老師分析不透徹。有些科目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逐漸變得厭倦,自我地認為學生理解能力應該達到一定水平。

九、心思轉移。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往往控制不住自己,有的學生心思轉移到異性身上,在幻想虛空世界裡成績下降。

十、老師的諷刺。老師的批評教育是孩子成長的潤滑劑。可是,如果老師批評不得法,冷嘲熱諷,會導致孩子們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需要老師們以善良來看待學生,找到他們的閃光點,鼓勵和表揚是學生前進的不竭動力。

十一、課下不討論。課餘時間根本不願談學習。其實,課後的時間,學生應該聚集在一起,多討論交流學習經驗,取長補短,相互學習,成績一定會提高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