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替孩子抵擋殘酷,明天誰為他們買單?(父母必讀)

@ 2016-10-17

前幾天,去醫院探望一位老師,姓劉,60齣頭,得了帕金森病,剛開始只是輕微癥狀,後來發展到走路不小心踩到一個小石頭都會摔倒,生活進入不能自理階段。這次入院,是有天晚上護工不在,她想上廁所,又不捨得叫醒27歲的女兒,結果摔倒在客廳。

去的時候是周六,那個病房有4個老人在住院,都是護工在照顧。我們正和劉老師聊天,她閨女來了,一臉的不高興。中間劉老師想小便,她閨女極不耐心地來了一句:「你怎麼那麼多事啊!知道自己行動不方便,不會少喝點水啊!」

這話聽起來挺混蛋,但當閨女離開,劉老師嘆了一口氣:「你們是不是覺得這孩子忒不懂事了?」

我們當然否認,但劉老師心裡門兒清:「說起來怪我,三十幾歲才生了一個閨女,我和老伴把她當眼珠子一樣疼啊,十幾歲了也不捨得讓她洗碗掃地,讀了民辦大學不好找工作,我求一個學生幫她安排了一個穩定輕鬆的單位,想去旅遊自己工資不夠我們給她貼補。老伴去世,我們經濟條件大不如前,但她還不上信用卡,我還是幫她墊上。誰知道我能得這個磨人的病啊,住院、康復治療、請護工七七八八加起來,一個月沒萬兒八千根本過不去,家裡存款用完了,我工資不夠花,閨女的工資剛夠她自己用的,她只好找人借錢幫我治病,可錢多難借啊!你們看她最近這狀態,都快被我這病逼瘋了。如果當初我和老伴沒這麼寵她,讓她早點知道家裡的經濟狀況,明白生活從來不易,或許就不會崩潰了。」

老家的一個叔叔,對獨生子也是極盡寵溺。孩子結婚時,為了不丟臉面,彩禮給女方最高規格,新房咬咬牙買一百三十多平的,傢具家電都按孩子的心意來,婚禮自然也是縣城豪華版。

婚結完了,我那叔叔也欠下了將近二十萬的外債。他心疼兒子,加上覺得自己才50歲出頭有能力賺錢,所以早就和兒子說好,所有債務他一人承擔。但天有不測風雲,這位叔叔在給人做裝修時意外受傷,喪失了乾重活的能力,也不能再過度勞累。嬸嬸原本就是普通的家庭婦女,靠幫人做鐘點工接接孩子做做飯,一個月賺個千兒八百的吃飯錢。這種情況,當初結婚欠下的外債老兩口自然無力償還,當初借給他們家錢的親戚朋友轉而向叔叔的兒子討債。

新娶的兒媳一聽自己平白背上了小二十萬的債務,自然心不甘情不願,經常和老公吵架,連帶著罵叔叔一家都是騙子。叔叔的兒子夾在中間左右為難,那種絕望無助,讓這個從小被呵護起來的大男孩幾近崩潰。為了麻痹自己,整日在外頭喝小酒逃避見父母和媳婦。

不可否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地度過一生,他們往往把孩子看得比自己更重要。

不管孩子多大,在父母眼裡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寶貝。可有一個事實無法改變:無論我們願不願意、承不承認,孩子長大了就是長大了。

1歲,他們獨立邁出人生的第一步,開啟遠離父母的模式。

3歲,他們背上小書包,離開爸爸媽媽,和小夥伴們快樂相處。

6歲,他們進入小學,進入十年寒窗的第一階段。

12歲,他們開始讀初中,有了喜歡的男孩或女孩,心裡話寧願和小夥伴分享也不願意和爸爸媽媽訴說。

15歲,他們進入高中,為了自己獨立自主,開始激烈和爸爸媽媽的安排做鬥爭。

18歲,他們多半讀了大學,可能有了自己的女朋友或男朋友,就算我們追著問他們在哪裡,聽到的也可能只是搪塞或謊言。

二十幾歲,他們要結婚,我們依然願意傾囊相助,卻發現越來越無能為力……

他們上幼兒園,我們擔心他們被個頭更大的孩子欺負;他們讀小學,我們擔心老師的批評會讓他們失去自信;他們上初中,我們擔心他們因為早戀而受傷害;他們讀高中,我們擔心他們成績不好讀不了好的大學……

在之前的單位上班時,有次出來地鐵口,看到讓人感動卻感覺不舒服的一幕:一個不知道是奶奶姥姥接孫子放學。孫子十歲出頭,手裡空無一物,而老人左手拎著一大包菜,右手拎一大包被單之類的物件,背上背著孫子的大書包。因為行動遲緩,孫子還一直催促著:「哎呀您能不能快一點,不然回去看不了動畫片啦!」

美好的人生來自於對生活不如意的樂觀應對,我們替孩子擋在門外的殘酷,生活遲早會還給他們。所以,與其把孩子層層包裹在我們自為是的保護里,不如早一點適度放手,讓他們接觸這個複雜的世界,以免有一天生活突如其來的變故,把毫無戰鬥經驗的他們壓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