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不如一部!吐槽近年柯南劇場版的通病

@ 2016-10-17

柯 南劇場版一年又一年,已經出到了20部。並且在第20部劇場版【純黑的噩夢】公映後獲得了60億日元的高額票房,創造了柯南劇場版的票房紀錄巔峰。然而在 觀看了這部作品後,不得不吐槽,柯南的劇場版雖然質量一直保持,但劇情套路,過度注重畫面表現的柯南劇場版已經不是當年的柯南劇場版了。下面就跟著筆者的 視角,看看劇場版為什麼一部不如一部。

推理劇變災難片

這 一點非常明顯,準確說是從M8銀翼的魔術師開始發展出這個走向,坐在電影院,多花了這點錢和精力,人們的確更想看到的電視里看不到的驚險大場景,但為了大 場景而製作出如災難片的題材,已經有些偏離柯南的主旨了。無論是飛機迫降,輪船海難,大壩崩潰,這些都發生過了,柯南的人生簡直比碟中諜都更加驚險刺激。

這種趨勢在【沉默的十五分】發展到了極致,劇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寫柯南最後遇到的雪崩,觀眾明知道柯南埋那裡既不會悶死也不會凍死,這樣的為了災難而製造的災難,有何看點?

而再看M13【漆黑的追蹤者】中的高潮部分,故事返回到原點,柯南與黑衣組織的鬥智斗勇,在絕對劣勢的情況下反擊了琴酒的直升機掃射,著實又讓人覺得緊張刺激,又相對不容易預料到進展,也沒有災難的做作感。

反觀M20【純黑的噩夢】,可以看出製作組已經黔驢技窮,再次動用了琴酒的掃射直升機,並且還追加了一場摩天輪滾下的災難劇,實在有些為了高潮而強行災難的味道,所以就高潮部分來說,純黑的噩夢甚至不如【漆黑的追蹤者】。只是立意部分小勝。

動作部分過多

這 一點,其實和災難的題材是差不多的毛病,就是柯南劇場版中的動作戲越來越多,但相對的推理部分相對減少,動作戲能增加劇情的節奏,讓劇情顯得高潮迭起,但 太多就偏離了懸疑推理動畫的本質。柯南本是推理作品,漫畫原作中案發大都在室內,很少有機會像劇場版中那樣大幅度的動作戲,但過多的動作戲份同樣讓柯南偏 離了本質;

這樣的趨勢發展到M20【純黑的噩夢】到達了巔峰,影片中充滿大量的動作戲刻畫,從開始的追車大戲,到中期特意給的安室透和赤井秀一的打戲,到琴酒的戰鬥機掃射,到最後躲避摩天輪的戲份,可以說全劇貫穿了動作戲,看完我就覺得,我這是在看柯南嗎?難道不是好萊塢大片嗎?

懸念、推理部分越來越少

筆 者一直覺得,偵探類的作品,鋪設懸念,製作懸念和漂亮的解開懸念是最為正統和王道的部分,而反觀柯南的劇場版,懸念一部不如一部,就拿M19【業火的向日 葵】來說,懸念為「那個紳士怪盜基德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事情」,而柯南曾經說過「難道是冒充的」,這一句一出我們就能排除這種可能性了基本,而基德一定是 出於某種理由才出現,而並不是真的想偷畫,這一點也在很早就可以確定,那麼那些危險的事情就不是基德做的了,這樣一下懸念感就少了許多。

而隨著動作戲篇幅的增加,推理部分也在逐日減少,到了M20【純黑的噩夢】也達到了頂點,故事去掉幾場動作戲,去掉阿笠博士的無聊的冷笑話,去掉熊孩子們的嬉戲,留下多少戲份來鋪設整個故事的懸疑?一目了然,非常的少。

再 看柯南TV中的某個特別篇,講述柯南一行人去了古堡和幾位偵探的聚會的案子,雖然知道毛利大叔絕對不會掛,但即便毛利大叔中了一槍後所有人全滅的時候,心 中的疑問也達到了最高點,一些列的懸念設置讓人對高潮後的解謎極為期待,這才像推理作品的精彩的感覺。筆者認為只要用心,劇場版不靠那些大片的動作場景也 能做到如此精彩的感覺。

陳詞濫調可以減少

每一部劇場版必出的情節,反而可以酌情刪減,那些阿笠博士的冷笑話,少年熊孩團的孩子永遠不學乖的片段也可以減少,除非是他們是主角。因為這些情節,雖然是初代劇場版就有的經典,但也沒有人會覺得好玩,反覆出現只會覺得枯燥。

人氣角色不應該成為商業手段

早在第一次怪盜基德出現的劇場版,筆者就非常期待,結果M3確實非常精彩。然後第二次登場銀翼的魔術師的時候,看完後就覺得基德已經變成了劇場版熱賣的噓頭,實際的設置並沒有這麼充實,包括假扮新一,也非常的噓頭,還不如M7迷宮十足路中的短短几分鐘的新一登場更加真切。

之後黑衣組織啊,基德啊這些都似乎變成商業的噓頭一般,出場就是為了吸引眼球一般的存在,而其中有幾期完全沒有吸引眼球的噓頭的幾部,比如說【絕海的偵探】就顯得很單薄,但故事本身並不算太乏味,只是少了噓頭後,留下的劇情比較普通了。

小結:作為一部盛行超越20年,如今還能創造60億日元的人氣作品,我們還是希望看到更加精彩的劇場版,就如筆者文中說的那個偵探聚集在城堡中的事件一樣,充滿了懸疑,然後一口氣華麗的解決案件,才是最令人稱讚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