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什麼都不存在了,但是你知道嗎?其實人死後身體還是會有變化的。快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到底會發生哪些事吧! 下面所說的可不是忽悠人的。
但是死後皮膚失去水分就會幹癟下來(這簡直就是姑娘們的噩夢),使得更多的頭髮和指甲露出來了,當然就會比原來長了。 所以當你去測量這些頭髮和指甲的時候,就會驚奇的發現頭髮和指甲又「長」長了一點。
為了活下去,大腦細胞們會在這幾分鐘內自相殘殺來爭奪氧氣和營養,這樣對大腦造成的損傷就算是心臟復甦也挽救不了。 如果在傷害造成之前好好利用好那幾分鐘,用藥物適當地加以刺激,運氣好的話說不定小命還能救回來。
這又是一個喜歡和屍體唱反調的功能。大腦細胞沒有了血液循環的加成幾分鐘後就會死機,但是其它的細胞沒那麼地需要血液的持續悉心呵護。我們身體表面的皮膚細胞已經習慣暴露在外面,自力更生。
我們從來沒有想過這些,因為大腦的某一部分已經幫我們解決了這些問題,就像調整呼吸或者是心跳一樣,當然有時候因為喝太茫大腦當機然後尿褲子的情況也是有的。
我們都知道屎欲這東西一緊張就沒有了,尤其是在人前或者是在鏡頭前。但是一旦放鬆下來,屎運亨通。 在死後,幫助排便的則是那些產生在身體里的脹氣。這種情況往往發生在死亡幾小時後。
我們身體中還有其它數不清的微生物,其中有些對人體有益。 在腸道中寄生的很多細菌可不會因為你死了而休息,它們能幫助我們消化,有些還能幫助我們處理其它生命活動。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血液也是如此。當心臟停止供血的時候,不管是站著死還是趴著死,血液都會流到最靠近地面的位置。 大家也都明白丁丁充血了會怎麼樣了吧。
但是在死後,細胞間的滲透作用更加強烈,細胞卻得不到能量轉移這些離子出來,所以肌肉就收縮了。
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用骨頭支撐的麻袋,裡面充滿了氣體和粘性物質,當然骨頭中也充滿了這些東西。當屍體開始腐爛的時候,細菌就開始各就各位了。
但是死後身體會呈現出僵硬,聲帶也會受到影響。 這就導致了我們會從屍體上聽到類似於呻吟、吱嘎的聲音。
韓劇都不會有比這更扯的橋段了。在人口銳減的年代裡,很多婦女在懷孕的時候就去世了,有時候因為天氣過於寒冷,連個像樣的葬禮都沒有。
班傑明·富蘭克林曾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是絕對的,除了死亡和稅收。」
事實上正是如此,我們無法躲過死神的鐮刀,這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且必將經歷的一個生命過程。
對死亡的深刻思考會影響到我們的對待生活的態度,這也正是各個研究領域的科學家對死亡始終保持研究興趣的原因之一。
以下是關於死亡的5個真相,涉及了包括生物化學、醫學、遺傳學、社會學和心理學在內的各個研究領域,可以幫助我們從各個角度了解死亡這件事。
1、屍體的「怪異甜味」
屍體散發出的味道很難描述,大多數人認為,開始腐爛分解的屍體聞起來是一股難以忍受的惡臭味。
但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有5種酯類化合物(有機化合物與水發生反應產生的醇類和酸性物質)是人類所特有的,有趣的是,水果腐爛也會分解出這些化合物,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屍檢人員或殯葬從業者常常會用「怪異的甜味」來形容屍體的味道。
你可能聽說過一種恐怖的說法:人們死後指甲和頭髮還會不斷張長,讓人不禁想起了電影中乾屍出土後蓬頭散發、張牙舞爪的樣子。
在人死後的一段時間裡,皮膚下的毛囊和指甲基質還「活著」,但這些器官都需要激素調節來刺激頭髮和指甲生長,而人在死後不久便會停止分泌構成頭髮和指甲的蛋白質和油脂。
3、端粒長度可預測壽命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認為細胞會無休止地進行分裂。
人體細胞的死亡和端粒(染色體末端的重複DNA序列)息息相關: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都會縮短,當端粒變得過短時,分裂停止,細胞就會死亡。
4、人們對死亡的恐懼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
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越來越不會擔心和恐懼死亡。
對於男性來說,下降趨勢在60多歲時趨於穩定,而女性在40多歲到50多歲之間對死亡的恐懼感略有上升(這種趨勢僅在美國樣本人群中出現,巴西、菲律賓、俄羅斯和韓國的調查報告中沒有出現類似趨勢)。
思考死亡會觸發人們的不同情緒,引發各種關於死亡的聯想和想像。
思考死亡會讓人們想要生更多的孩子,在這個世界中留下更多自己存在過的痕跡,換句話說,思考死亡使人們對永生的渴望更加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