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炒牛奶,你的廚藝就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 2016-10-15

「炒牛奶」是考驗一位爐頭師傅「鍋功」的重要技術指標,而「炒牛奶」這道菜發展至今,也衍生出多種手法與出品形態:有用煲仔炒的、有炒成黃埔蛋形狀的、也有炒成像雪糕那樣堆成一座小山似的。但這些,都需要廚師們有深厚的功底。

「炒牛奶」在烹飪里屬於軟炒技法,也是一個廚藝基本功,下面,就給大家說說如何把這個基本功做到位。

軟炒與其它炒法有著很大區別,它的主料最常用的是牛奶(以廣東省的大良水牛奶最佳,這種牛奶富含脂肪,濃度遠遠超過一般乳牛的奶,炒制的成品味濃醇香)、雞蛋或剁成細泥的雞脯。雖然用料範圍較窄,菜肴的品種也不多,但都具有與眾不同的風味質感。有的呈厚羹般的半固體狀,在盤內堆成山形;有的凝結為富有彈性的半軟固體狀,而最著名的菜肴當屬廣東順德的「大良炒鮮奶」。

軟炒在原料加工和一系列的具體操作方法上,都極其精細,技術難度也較大,下面就講講其技術重點:

一、奶多則膩,蛋多則爽

以炒鮮奶為例,由於牛奶是液體,為了增加其凝固度,一般還要加適當比例的蛋清和澱粉調勻同炒,而比例的多少,關係重大,放少了不凝結,放多了又會散開成豆腐花狀。

一般而言,如果選用廣東水牛奶350克時,需要添加雞蛋清150克、生粉30克,即奶與蛋清的比例為7:3。

如果選擇的是普通的袋裝牛奶或者盒裝牛奶,那麼奶與蛋清的添加比例又不同了。因為袋裝牛奶或者盒裝牛奶經過了加工,不僅濃稠度變低了,而且蛋白質含量也少了。所以,袋裝牛奶或盒裝牛奶與雞蛋清的比例應該控制在6:4,即奶為300克時,需要添加蛋清200克。

但是不同的廚師在製作軟炒菜時追求不同的口感,所以他們就會將鮮奶和蛋清的比例進行調整。

比如在其它省份,很多廚師將鮮奶與雞蛋清的比例設定為1∶1,如果鮮奶的用量略多,炒出來的成品質地較軟,口感相對比較油膩。反過來,如果雞蛋清的用量略多,則成品口感比較爽,但是炒制時,則更易糊底,所以難度較大。

為此,建議小廚們可以先採用1∶1的比例炒制,待手法掌握精準後再調整兩料的比例。

二、旺火燒鍋,冷油潤鍋

烹調前必須「炙鍋」,廣東地區叫「搪鑊」,有的地方叫「陰鍋」,即先用旺火把空鍋燒熱,下入冷油,旋轉鍋身,潤滑一遍倒出,使鍋底鍋壁沾上一層油保持光滑,軟炒時才不會出現粘鍋的現象。

三、油多吐油,油少粘底

油量的多少不僅關係到菜肴的口感,還會影響到成菜的效果。油量太多,炒好的菜肴比較油膩,而且菜肴上桌後不久,就會出現吐油的狀況;但是如果油脂太少,原料很容易粘鍋。如果是炒鮮奶,按照前面說的比例,油脂的用量大概在25克左右。

四、推奶離火,晃鍋上火

炒鮮奶一般用小火,業內叫做「文武火」,火力小了不易炒透,火力大了則易燒焦。一般,當鍋內油脂的溫度達到兩成熱時,放入牛奶溶液,小火用手鏟慢慢推炒至牛奶凝結。

這時候關鍵來了,當鍋中心位置的牛奶溶液開始凝固時,將鍋端離火口,同時用手鏟將開始凝固的奶液推至鍋邊,這時候還沒有凝固的奶液就會流入鍋的中心位置,此時再次將鍋置於火上。

依次按照這種方法炒制,就不會出現粘液過分凝固或者焦糊的現象。由於技術難度大,所以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用普通的鐵鍋來製作炒鮮奶了。如果是經驗不足的年輕廚師,建議用不粘鍋來烹調。

烹飪禁忌:

很多人在炒制時擔心奶液粘鍋,就會邊炒邊淋入少量色拉油,這是絕對錯誤的,炒出來的牛奶一定會吐油。

五、因料制宜,攻無不克

從具體操作上說,因原料不同,具體炒法也有較大差異。

炒鮮奶時,要用手鏟順著一個方向推炒,使奶中的蛋白質分子成為網狀結構,便於集聚凝結,絕對不能來回亂炒,當炒至即將凝結時,再用手勺從四邊向上一層一層地翻,翻一層凝結一層,堆成下寬上尖的山形即成。

而炒芙蓉雞片的操作方法則較為複雜,各地做法也不同,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鍋內放少許油燒熱,下入雞蓉糊,轉動鍋身,像攤雞蛋皮那樣把雞蓉糊攤成軟嫩薄片,離火,用勺劃成方形片或菱形片,即成「雞片」坯料。鍋回火上,加熟豬油,油熱後用手勺輕輕一推,「雞片」浮起,撈出瀝油。鍋留少許底油架在火上,先下味汁炒勻,再下「雞片」推勻成菜。

還有一種做法,不用攤皮,把雞蓉糊直接下入燒熱的油鍋內,用手勺輕輕往一邊拉動,使它在轉動中自然結片,雞片浮出油麵後撈出瀝油,再回鍋調味成菜。

有些地區的水炒雞蛋,因加湯水量的多少不同而形成了花色水炒蛋,加湯多的水炒蛋成為湯菜,加水少的水炒蛋成為一般炒蛋。總的來說,軟炒技法菜肴的主要特色是凝而不固、軟嫩清香。

炒牛奶 VS 炒豆漿

現在,炒豆漿也是軟炒菜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類菜肴,大致做法是:熟豆漿300克燒開,放涼後放入雞蛋清200克、澱粉20-30克,調勻後用少許鹽、味精、白糖調味,加入少量澳帶、蝦仁做配料,小火炒制而成。

對於這道菜,烹調時需要注意兩點:一是豆漿與雞蛋清的比例要掌握好,跟炒鮮奶一樣,豆漿和蛋清的比例也是根據廚師喜好的不同進行調整,如果喜歡豆漿味,那麼豆漿和蛋清的比例可以控制在6∶4,不過雞蛋清的用量太少,炒制時不容易凝固,為此要添加較多的澱粉,這種配比炒出來的菜肴口感有些粘,顏色就不夠潔白,而呈現淡黃色。

也有很多師傅將豆漿和蛋清的比例控制在1∶1,炒制後菜肴的色澤比較潔白,而且口感也比較爽。其次是火力控制。如果一直採用的是小火炒制的方法,操作比較難於掌握,所以建議大家採用邊炒邊離火的方法試試,掌握起來會更容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