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間的愛情拿什麼來維持恆久

@ 2016-10-15

同志間的愛情拿什麼來維持恆久

我們經常會聽到,我們在一起多少年多少年,最終還是以分手作為結局,我們曾經那麼相愛,到最後,還是逃不開分手的命運!如果我們可以像異性戀那樣去結婚,有結婚證的保障,我們現在還會不會很相愛的在一起?

我愛你,可是我要拿什麼來維持我們之間的恆久?

愛情是發生在兩個人之間的一種共同的經驗。

異性情感的維持方式,並非在沒有了性愛的主題之後,就會變得乏陳無味。

那麼同性愛呢?遭受社會冷眼的同性愛靠什麼來維持恆久?

既然是愛情,不管是同性愛還是異性愛,必然存在分分合合。

異性愛在社會輿論、親人眼光和孩子等約束條件下必然會走向相對穩定的婚姻生活。

但是同性愛卻不同,在社會輿論壓力的抑制下,它很可能走上一條被「棒打鴛鴦」的路。

首先,大部分的人認為同性愛是違反人類繁衍規則的,是不健康的,難以理解的愛情。

在這種壓力下,同性愛人如果沒有海枯石爛的決心是很難走完一生的。

很多人迫於父母、親人、朋友的壓力選擇隱藏自己的同志愛選擇異性愛。

很多人沒有和自己喜歡的人走完一生的勇氣,遇到是否結婚這個同志愛情的致命問題時就很容易爭吵,進而導致分手。

正如所說:同志愛,過不了的就是社會陳舊的道德關。

愛,只能得過且過,只能深埋在心底,化作每一天無言的思念和祈禱……

其次,同性愛在沒有社會法律的保障下,想分就分,想合就合,不需要經過像異性戀那樣的離婚程序,所以同性愛的穩定性比起異性戀要差很多。

目前,同性愛還沒有得到很多國家的認可,所以要出台同性愛婚姻法那還需要時日。

沒有法律保障是同志愛的致命弱點。

再次,很多同志本身對於同性愛也是持懷疑的態度的。

他們在經歷幾次愛情之後,不再相信愛情,自暴自棄或者淡出同志圈亦或與異性愛人形式婚姻後再尋求刺激。

對於後者,一旦露出蛛絲馬跡,為求自保,結婚的同志必然選擇分手,所以很多人會提醒年輕的同志,結婚的不要碰。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就算你是一個異性戀與結婚的人發生愛情一般都是很難圓夢的,你始終扮演的只不過是一個遭受大眾鄙視的第三者而已。

最後,即使同志愛人因為共同的興趣或者愛好暫時走到了一起,如果兩人沒有找到除此之外的其它感情依賴因素,那也很容易在三五年後導致審美疲勞。

同志愛情中相處二三年的雖然不少,但是真正要維持一二十年,還是需要雙方的默契和執著以及除了性之外的其它感情維持因素。

當異性愛遭受疲憊時,孩子和親情會充當維持愛情恆久的因素,但是同性愛呢?

當同性愛發生愛情轉變為親情或者友情時,還可以維持恆久嗎?我還沒有經歷過,也不敢隨便臆斷。

說了這麼多,只是想表達,同志愛除了愛之外,還有沒有其它維持感情恆久的方式?

有人說愛情是一個復合體,是一個親密感、安全感、浪漫感的綜合體,缺一不可。

同性愛的安全感在哪裡?

愛情是一個需要互相共同努力經營的一個契約,這個契約的第一條就是雙方都應該知道自己能為對方不計回報的做什麼。

任何一方不清楚這一點,那麼這個愛情就不會幸福,也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其實這條契約也適用同性愛,愛是一種能力,是一種藝術,當我們還沒掌握這個能力和藝術時,就不要輕易說愛這個字,因為我們還不夠這個資格。

無論怎樣,不管你即將戀愛,正在戀愛,還是曾經戀愛,請善待你愛的人,因為你們的緣分不容易。

茫茫人海中,既然月老為你們牽了紅線,為了他,為了愛情,如果愛,請深愛。

想來每個同志對愛都有嚮往與執著追求的,我認為得到真愛,而且愛能長久的基礎,是在相互有感情感覺的條件下,最基本的條件!

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gvhuzhuhui

基本的基礎有3個:一是主觀,二是性,三是物質。

這三個條件,決定著同志的愛與愛的長久與否。

主觀上的悲哀與自我退卻,那愛就沒有長久;主觀上的不認真不真摯,那愛就會枯朽;主觀上的不爭取不努力,那愛就會消失;主觀上的不真誠不專一,那愛就不可能長久。

性是愛的必需! 常聽到:性可以無愛而行,但愛必需有性,才能繼續前行。

真愛一個人會對他沒有性慾的渴望,那是絕對的謬論。

人是有血肉的,無論同愛異愛,沒有性的生活或婚姻,就是死亡的愛情。有性的愛是正常的,有激越性愛的愛,是充滿活力的愛。哪天開始,對彼此沒有了性愛需求;那天開始,愛就走向死亡了。

物質是生活的基礎,同志生活一樣離不開所有人間煙火,愛不能脫離生活而存在。可以去狂消費一把,可以把金錢放在後面,但絕不能放到腦後去,離開了物質基礎,就沒有了生活,哪還何來愛情生活?吃穿住行都有問題,愛還怎麼繼續?怎麼長久?

如果有了心愛的人,希望與他長久愛下去,生活下去,那就不能主觀上放鬆自己,隨便自己;愛人間的生活,也要盡情享受性愛,給性愛以激情和活力;合理安排生活!

那麼,這樣的愛是有健全基礎的,才可能會有長久的未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