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網上有人為養魚是信奉技術還是設備發生爭議,並由此分成二派,所謂技術流和設備流。本人愚見,此觀彼點不可一概而論,沒有哪一派有十足的理由,也沒有哪一派占絕對領先的結果。什麼都應該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分述如下:
魚缸如放在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地方,比如陽台、庭院、窗台,設備可以相對簡單點。因為陽光可促使水中青苔、綠藻類發生光合作用,增加溶氧、消耗水中的氨和硝酸鹽等,起到凈化水體、改善水質的作用;同時光照也可促使魚體內新陳代謝的正常活動,有助於體色鮮艷和魚體肥胖;另外陽光比普通的人工光照含有更多的紫外線從而更具有很好的殺菌、消毒作用。如此,傳統養魚方法在這裡就不成問題了。
室內養魚,光照主要依靠人工照明的話,情況就有點不同了。由於普通光照較陽光來說藻類光合作用就十分低下、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質的能力下降、伺水的自凈能力較差、水中溶解氧含量明顯不足;特別是逢梅雨季節,氣壓較低、水體容易缺氧,愛魚經常處在不適的狀態中,自身免疫力下降,而此時又是水中細菌、寄生蟲大量繁殖時期,一漲一跌,愛魚患病的機率就大大提高。
此時適當增加一些外部設備如增氧泵、循化過濾裝置,不但可增加愛魚的食慾,而且還可保持水體的清新度。稀養、少喂食、經常有時間抽便換水,那麼不藉助設備傳統伺養也未嘗不可。草金、鎏金等體質強壯、適應環境能力較強的品種,依靠傳統養魚方法也能很好掌握。
冬季,室內魚缸溫度有時會低於10°以下,魚的活動較少、覓食慾望較低,大部分時間會靜伏於缸底不動。此時魚缸的觀賞性就大打折扣;如有條件,為了刺激愛魚、增加活躍程度,可以加強照明、增設一個恆溫加熱棒,將溫度設定在20°左右,也能達到四季長春、魚兒常歡的情景。
俗話中有一句「魚兒離不開水」,還有一句「萬物生長靠太陽」。自然界的魚之所以能體健、色艷,生生不息,實在是一靠充足的陽光,二靠川流不息的活水。家庭養魚,尤其是缺乏陽光的室內養魚,為了能達到或接近自然環境、適宜愛魚生存的水質,配備一些照明、增氧、循化過濾設備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養魚的常用設備主要是增氧泵、循化過濾裝置、照明裝置、加熱棒以及測試手段;其它還有屬於錦上添花之小件,諸如定時器、投喂器、降暑風扇等。這些設備經濟條件允許的都可以用上;條件不允許的也因地、因人有選擇性地使用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