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前兩天貼給我台灣的一則新聞,一個小女生被安親班的小男生用書包砸到,而憤怒的父母讓小女生在安親班「私刑」小男生一事,他問我對這件事有什麼想法。
看著這個事件的報導,心頭卻想起了我家老大去年發生的一件事:念小學四年級的老大去了三天兩夜的校外教學後,回到家後幾天跟我談起旅行中的大小事,有件事,特別讓她印象深刻。 「我們有一天是要爬山,上一個小山丘時,老師跟導護們(由父母組成)都要我們特別小心,因為那條上山的小路只能一次走一個人,兩邊都是下坡,如果不好好走路,很可能會滾下去。可是啊,妳知道小男生就很頑皮,我聽到––其實大家都聽到了,隔壁班有個男生一直在捉弄走在他前面的女生,拉她的辮子,不然就是故意推她一下、嚇她。
小女生一直用語言設法制止小男生的捉弄行為,但小男生就一直繼續,小女生的口氣就愈來愈生氣。我看到有老師開始走向他們要阻止那個小男生,但是那個女生就突然很火的轉身推了小男生一下,小男生就從旁邊滾下去了…」
「滾下去了?」我聽到嚇得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
老大講得還挺興奮的「對啊,我們就看到那個小男生滾下山丘後,老師們就衝過去,小男生慢慢自己站起來,然後大哭!」
我聽到小男生站了起來,也哭了,心中鬆了一口氣問她:「那座山都沙子嗎?後來老師怎麼處理?」以色列很多地區黃沙漫漫,小山高度很低。
「小山很多沙子跟小石子,那個男生的手啊、腳啊、背啊很多擦傷。就一直哭,老師就叫了救護車把他送去醫院。」老大繼績說「我昨天還在學校看到他,還是很皮啊,又在捉弄其他女生,被捉弄的那個女生就跟他說,你是被推下山一次不夠嗎?大家都笑了!」
聽完這個故事,我想的是,如果我是男女童的父母,我會怎麼做?老大的導師告訴我,當時導師與在場的家長與小男生的父母解釋了整個狀況,小女生後來跟小男生道了歉,小男生也跟小女生道了歉。
就這樣?小女生的家長不用出來道歉嗎?小男生的家長不會想要告對方嗎?
在我的教學經驗中,如果你要問我什麼事最讓父母跳腳生氣的,第一個是大人對於小孩各種型態的暴力(肢體上與語言上);第二個就是小孩與小孩之間的各種肢體衝突。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捧在掌心,細心呵護長大的。小孩自己不小心跌倒都會讓大人糾心難過,更不要說身上的各種大小傷口是另外的小孩所造成的,對於十分愛護兒女的父母而言,簡直是天塌了下來。
不管對方的理由是什麼,父母的憤怒總是難以平息。
再說,所有教育者都說小孩就是頑皮,就是會打來打去,但就因為其他小孩皮,所以我家小孩就活該要被捉弄或被打嗎?以及,其他小孩那麼不小心,為什麼我的小孩要被波及到?
那麼,做父母的要怎麼面對自己的小孩是那個總是頑皮動手的一方;或總是被波及受罪的那一方?
答案非常簡單:讓自己的孩子在這種「蒼蠅王」(Lord of the Flies)的同儕體系中,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求生之道以及合縱連橫的策略:什麼時候要離那些小孩遠一點?要如何讓那個個子比我大的人聽我的話?我適合什麼樣的朋友?有人一直捉弄我,我要怎麼處理?如何才能讓小孩發展出自己的生存之道呢?
一、要讓小孩們有足夠的,沒有大人介入的自由活動時間。最好是從幼稚園小班或中班就開始做這件事。只有大人盡量不介入的社交互動環境,小孩才能夠自行學習,自行摸索。
二、容許衝突:小孩相處,一定有很多衝突。大人可以覺得小孩們之間的衝突很煩,很吵(這是真的,真的很吵也很煩),同時要提醒自己每次的衝突都是孩子的學習面對不同意見,瞭解自己與他人需求的機會。大人的功能在於讓起衝突的小孩把話講清楚,找出彼此接受的和解方式(而不是大人的)。
三、適時介入與引導:如果完全沒有大人介入,一群小孩互動的狀況就是比拳頭,以及比智慧,也會傾向於跟隨強者,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欺負弱者。而大人的教養重點是讓每個小孩發展出自己的生存之道,包括弱者。因此適時介入與引導是必要的。在弱者太弱時出手把其他糾纏者打跑,或開口趕走他們。
但大人要提醒自己,趕走那些欺負別人的小孩之外,還要試著讓弱者自己強大起來。社交上比較弱勢的小孩非常需要大人的保護傘給他們安全感,知道他們被欺負時有人可以幫助他們,而在小孩有安全感的狀況下,教導小孩更多社交技巧,讓這些小孩強起來。
不然,大人可以幫那些小孩趕走欺負他們的人到幾歲?15歲?20歲?當大人不能幫時,要怎麼辦?
四、利用機會教育:像我文章一開頭所提到例子,小男生頑皮造成小女生的氣憤與人身安全問題,但最後小女生推了小男生,害小男生受傷。這件事情是誰對誰錯呢?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父母的心情如何?當事者的心情如何?其他在場的人可以幫什麼忙?有沒有機會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在這樣的事情過後,大人可以開放給當時看到事件發生的小孩們一起討論,從中學習,並由小孩自己提出解決之道。一般而言,小孩想到的解決方式都比大人更加嚴格而要求對方自律。但如果是小孩自己提出的,小孩比較願意遵守。
五、大人的教養在於提供小孩文明社會的社會化過程:我剛提過,沒有大人介入的小孩群,有時動物性的反應也比較強,這時已經完全社會化的大人就該帶領小孩理解與學習文明社會的價值(濟弱扶傾、用言語溝通取代肢體暴力、每個人都是值得被好好對待…)不讓自己的情緒,特別是負面情緒凌駕一切。換言之,大人要瞭解自己是成熟個體以及文明社會的典範,是那個要教導小孩如何用言語解決衝突與暴力的「文明人」。
帶著自己被欺負的小孩去打欺負人的小孩,是青少年幫派的解決辦法;一群大人讓一個小孩用暴力方式對待另一個小孩,發洩自己的情緒(就算沒有真正打傷對方),那個場合就等於沒有大人的存在,只有一群憤怒、受傷害怕且不知所措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