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州政權來屆全國大選重頭戲 , 五黨聯盟讓阿茲敏居中統領各黨,並在州選後繼任大臣 , 這才是他的如意算盤 ?
雪州是全國政治、商業高地,所擁有和可分配的資源也最多。奪得雪州政權,等於紮下了一根釘在國家心臟地帶,進可伺機奪取或鞏衛中央政權,退可運用州屬豐富的資源來發展自身政黨,藉助數量龐大的基層政治崗位培養人才新血。因此,雪州政權之爭,絕對是來屆全國大選重頭戲。
面對險峻的雪州政權保衛戰,作為政權骨幹的公正黨,在處理選區劃分、民聯瓦解、伊黨紛爭等足以讓雪州政權易主的課題時,政治立場卻顯得模稜兩可,也沒有果斷的解決這些問題,反而讓它剪不斷理還亂的延燒下去。到底雪州公正黨、大臣阿茲敏打著什麼算盤呢?
我們從最大的亂源伊黨來切入分析。很多人說雪州公正黨不能失去伊黨的支持和票源,不然在伊黨和巫統的夾擊下,雪州政權絕對易手。但筆者反認為,與其說雪州公正黨需要伊黨,倒不如說雪州伊黨需要公正黨。首先,有別於其他州屬,雪州高度城鎮化、工業化,所以雪州伊黨競選的州議席大多屬於城市區,如萬宜、千百家,有別於伊黨傳統上有絕對把握的鄉鎮議席。這些選區的選民特徵是教育程度高、網絡接觸面廣、以及思想較為開放,和伊黨慣於應對的保守、鄉鎮、宗教化選民差別太大。
過去兩屆大選,如果沒有行動黨和公正黨的幫助,雪州伊黨絕不可能在這些議席上勝出。可以這麼說,就算伊黨中央和巫統已經就雪州選區的政治利益分配談妥,巫統肯讓路給伊黨競選,選民結構也會讓伊黨在對壘公正黨或者誠信黨的時候敗陣。至於其他鄉鎮選區,就算巫統和伊黨結盟,巫統也不可能把這些議席讓出來。那些是巫統在雪州最重要、最穩固的地盤。在308和505反風的衝擊下巫統都有能力保住這些議席,它又怎麼可能因為一個若即若離的盟友關係而把這些議席雙手奉上給伊黨呢?
雪州伊黨身處兩難
總結以上原因,就不難看出雪州伊黨正身處兩難,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雪州伊黨主席伊斯干達對黨主席哈迪阿旺所謂伊黨將獨自競選雪州議席的論調並沒有正面回應。作為兩屆行政議員,伊斯干達明白一旦雪州伊黨跟從伊黨中央的策略,那無疑把過去8年累積下來的官位、資源和地盤拱手相讓。雪州伊黨眾州議員的政治生涯也將就此結束。所以,他斷不會貿然把和公正黨、行動黨,甚至誠信黨和土著團結黨協商的大門關上。
阿茲敏其實也看中這一點,所以才斷然拒絕行動黨雪州閃電州選的建議。他有絕對的信心雪州伊黨一定會為了本身的政治前途而坐下來談判和協商,現在需要的只是時機。一旦協商開始,他保住雪州政權的方程式,就是五黨聯盟——公正黨主攻選區劃分後的混合區,行動黨攻打華人區,伊黨和誠信黨瓜分原本屬於伊黨的議席,而土著團結黨則倚靠馬哈迪的影響力,主攻巫統的鄉鎮強區。
在這種安排之下,雪州公正黨競選的議席變少;行動黨的議席固然保持甚至增加,但是由於它是華基政黨,不可能在該黨中誕生大臣,算起來政治籌碼反而較少;伊黨放棄鄉鎮選區,保住雪州政府的官位,但再也無力爭取大臣職位;誠信黨則保住大選上陣的機會,雖然議席較少但是只要能勝出,這個新生的政黨就可以站穩腳步,同時幫助公正黨制衡伊黨;至於土著團結黨則和巫統全面對壘,勝了固然可以削弱巫統的勢力,輸了也可防止土著團結黨趁機坐大,威脅阿茲敏大臣的地位。這種方程式,讓阿茲敏可以居中統領各黨,並在州選後繼任大臣。這才是他的如意算盤。
摘錄自 光華日報/ 黃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