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於2015年11月的遙感28,遙感29和2016年五月遙感30衛星的發射,中國已經展示了其常態化的在公海識別、定位和跟蹤航母群的能力。此太空能力是中國已建立的反艦彈道飛彈(ASBM)系統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運行衛星星群由ELINT衛星,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以及光學成像衛星組成。
根據軌道的特點,穿越赤道時間和其他相關參數,這些衛星可以分成不同的組別來執行相應的識別、定位和跟蹤航母群的功能。
遙感9(遙感9A,9B,9C),遙感16(16A,16B,16C),遙感17(17A,17B,17C),遙感20(20A,20B,20C)和遙感25(25A,25B,25C)為五個三星群集,每個集群都有ELINT傳感器提供海洋廣域監視,約3500Km覆蓋半徑,它們提供對太平洋的航母群的初步的識別和定位。在遙感9和遙感16近壽時,遙感20和遙感25可以替代。遙感23,遙感29,遙感10及18是SAR衛星,其穿越赤道時間為02:00、04:30、06:00和10:00分,它們在關心的區域提供全天候及晝夜成像能力。
遙感30,遙感26,遙感4,遙感24,遙感28,遙感7遙感21是此星群中的高解析度光學衛星。其傳感器具備1~ 3 M的解析度。它們的赤道穿越時間分別為09:00、10:30、11 00、 13:30、14:00、15:00和17:30,其成像的任務都具備良好的光照條件。
遙感27,遙感19,遙感22和遙感15衛星,穿越赤道時間為09:30、10:30、13:30和14:30,為中解析度光學成像衛星,解析度(3至10米)。它們是作為廣域的SAR衛星及高解析度光學衛星的補充。在遙感8到壽後遙感27為其替代。我們利用現有市售的典型的傳感器鏡頭參數和兩線軌道組件,模擬了此星群的識別、定位和跟蹤航母群的能力。
假設ELINT集群中在給定地點的任意三個是工作的, 一般ELINT與移動對象每天會有18次接觸。每日目標不在衛星監測範圍的最長時間約為90分鐘。SAR和光學成像衛星通常有24個衛星過頂目標,每天約有16次定位的機會,在此期間目標位置的不確定性小於10公里。
理論分析和仿真結果表明,中國已部署了一個運行態的ASBM系統,可識別、定位、跟蹤和摧毀在太平洋的某個航母群。這似乎是一個更大的中國區域據止的重要組成部分,戰略重點是圍繞中國周邊海域衝突。
說白了就是假設戰時我反航母飛彈已經發射在途,某顆遙感衛星已經知道目標大概位置,在過頂時間只要掃描已知位置30公里區域,極短時間就能定位目標精確位置,再將數據傳輸給處於末端彈道的反航母飛彈,飛彈接收目標精確區域位置後,只需要將末端搜索圖像對比接收區域圖像就能準確擊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