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家訓,10大智慧超拔人生

@ 2016-10-11

康熙一生兢兢業業,修身、齊家、平天下都十分認真,可謂耗盡心血和精力。康熙平時在宮中經常給皇子皇孫以教誨,雍正即位後對康熙的家訓加以追述,並整理彙編成《庭訓格言》,凡一卷,246則。今日我們讀《庭訓格言》,依然會得到許多有益的教誨。

心欲小而膽欲大

訓曰:凡人於無事之時,常如有事而防範其未然,則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時,卻如無事,以定其慮,則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膽欲大。」遇事當如此處也。

感悟:人無事的時候,要像有事的時候那樣謹小慎微,這樣自然安詳無事;有事的時候,要像無事的時候那樣安定,有魄力。心欲小而膽欲大,心小和膽大是相輔相承的。

只是小心,就會畏首畏尾,難成大事。只是大膽又難免錯誤百出,身陷險境。

從不敢輕量人,謂其無知,言合乎理,朕即嘉納

訓曰:朕從不敢輕量人,謂其無知。凡人各有識見。常與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見,即以奏聞,言合乎理,朕即嘉納。都統畢立克圖漢仗好,且極其誠實人也。

感悟:康熙作為皇帝都能有這樣的覺悟,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就更不應該看輕別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見識,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大凡能自任過者大人居多也

訓曰:凡人孰能無過?但人有過,多不自任為過。朕則不然。於閒言中偶有遺忘而誤怪他人者,必自任其過,而曰:「此朕之誤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為所感動而自覺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過者,大人居多也。

感悟:一個人,如果能夠看清自己的錯誤,坦誠承認,並且積極改正,這個人在道德修養和做事業方面一定會有所成就。可惜現實中我們經常是諱疾忌醫、自欺欺人,煩了錯誤不肯承認,更不會堅決地改正。這是一個很大的陋習。

審之又審,方無遺慮

訓曰:凡人於事務之來,無論大小,必審之又審,方無遺慮。故孔子云:「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誠至言也!

感悟:慎之又慎、審之又審,這是我們在處理棘手問題,或者面對重要選擇的時候最應該採取的態度。很多人推崇果斷,決斷,殊不知那些做事果斷的人不是不謹慎,不是沒有審之又審,而是早已經將這些功夫修煉地爐火純青,所以才能在很短時間做出正確的決定。果敢、果斷與慎之又慎、審之又審的態度是不矛盾的,後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所謂的果斷、決斷,就必然帶來不好的結果。

敬以直內,謹終如始

訓曰:當無事時,敬以自持;而有事時,即敬之以應事物;必謹終如始,慎修思永,習而安焉,自無廢事。蓋敬以存心,則心體湛然。居中,即如主人在家,自能整飭家務,此古人所謂敬以直內也。

感悟:康熙的比喻非常貼切,一個人如果能做到「敬以存心」,身心都會湛然澄澈。就好像一位精明的主人,能夠將自己家中管理整飭得井井有條。而心如果不敬,就像一個家沒有了主人,各種混亂就會隨著而來。敬就是謹慎的狀態度、敬就是不懈怠的狀態,人只有保持這種狀態,才能不斷進取,似有天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