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與內蒙古驚人對比:差距一目了然!外蒙人羨慕內蒙,可曾追悔當年脫中入俄?

@ 2016-10-11

外蒙古與內蒙古驚人對比:差距一目了然!外蒙人羨慕內蒙,可曾追悔當年脫中入俄?

外蒙古本來屬於亞洲典型蒙古人種,也屬於東方東亞文化類型,外蒙古經濟非常貧窮,人口還沒增長,反而不斷減少,現在才240萬人,人均所得僅有4000美元。

普通內蒙古學校實行蒙文教育,兼學漢語,內蒙古各地到處都可以看到蒙文標語。我們蒙古族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人均GDP達到10000多美元,人口穩定增長,已達2400多萬人。

近40餘年來,外蒙古國土面積的42.5%已經不同程度地荒漠化,而且正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長。

目前,一條布滿生氣和活力的綠色生態屏障正呈現在內蒙古的大地上。從1998年到2003年,內蒙古森林面積從2.8億畝增加到3.2億畝,森林覆蓋率從 14.8%提高到17.5%,平均年增加森林覆蓋率0.56%,是上世紀80年代的十倍。

外蒙古是內陸國家,脫離中國而分裂獨立以來,仍然以牧業為主,工業基礎非常薄弱,還在俄羅斯債權或外資勢力的絕對控制之下,經濟發展極為緩慢,目 前外蒙古人民生活非常貧困。

內蒙古已經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商品糧、畜產品和能源、原材料基地,並正成為中國跨世紀能源工業戰略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為內蒙古。

蒙古民族使用回鶻蒙文、即傳統蒙古文字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但在蘇聯的支持下,外蒙古從中國獨立,並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後,對文字進行了改革。

由於蒙古民族主要位於蒙古國和中國境內。蒙古文字改革後,實際上給中蒙兩國蒙古民族之間的交流產生了一定的隔閡。

蒙古國號稱是前蘇聯第十六個加盟共和國——這就是普京落淚的原因。沙俄帝國、蘇聯帝國的隕落,讓俄羅斯淪為超級的二流國家。

前蘇聯對蒙古國的奴化教育,以及前蘇聯對蒙古國70年的殖民統治,讓普京對蒙古國些許還有「依戀不舍」的情緒。

國家管理副職均為俄羅斯人;國家領導人娶俄羅斯人為妻,比如前蒙古國領導人澤登巴爾;俄語成為官方語;對老懞文進行俄文化改革,看上去都是俄文字母,這就是所謂的新蒙文。

現在依然留存的殖民痕跡有:寬軌鐵路、電器插頭(電器標準)、蒙古俄式西餐、蘇聯紅軍紀念碑、扎門烏德蘇軍兵營的遺蹟、賽音山達遺留的坦克……

90年代初,蘇聯解體之後,蒙古國試圖恢復老懞文(我們在中國境內看到的蒙古文)。由於70年的歷史已經改變了兩代人,僅僅3年,恢復民族傳統文字的企圖失敗,被俄文異化的新蒙文依然是流行的官方文字。

所謂的民族英雄蘇赫巴托爾,實際上是蘇共的代理人,沒給蒙古國帶來獨立,而是幫助蘇聯統治蒙古國。

電視上看到,蒙古國總統在迎接普京的儀式上,普京聽著俄羅斯的國歌,落淚了,幾次擦拭自己的眼淚,也許是蒙古國的風沙吹眯了雙眼。蘇聯帝國的隕落的確是一種悲哀,無奈頹喪的情緒無法掩飾。

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蒙古國。

這個只有二百多萬人口、貧富差距極其嚴重的後社會主義國家,夾在中日俄美四方利益的夾縫中,不知何去何從。

如果中國不買他們的資源(完全可以不買),他們幾乎沒有可用來對外交換的本錢。

在蒙古國開礦採油,成本甚至低於中國境內。中蒙邊境的策克口岸,一車車的原煤運到中國,在邊境裝上中國火車,源源不斷運往內地。

翻開歷史一查,都是抗擊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歷史。坦克般的戰馬,所向披靡;來無影去無蹤,殺了就搶,搶了就跑的游擊戰術。這個把搶掠發揮到極致的民族讓中原農耕民族無可奈何。

蒙古國拿到賣資源的錢,除了維持政府的運轉,就是鐵路、公路、市政建設、城市交通、住宅建設。

這些建築基本上是五六十年代建設的,大量的擴建、改建、新建項目在等待中國人。這些項目也需要大量的建築工人。

從五十年代起,蒙古國的建築工程大多由中國工人完成,目前就有2萬到3萬人在蒙古國從事建築工作。

習近平同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共同觀看那達慕

在蒙古國的幾天裡,總結了一下感受:蒙古國是小國小民;中國是大國大哥!

圖為內蒙古民族服飾。

圖為內蒙古民族服飾。

圖為內蒙古民族服飾。

蒙古國,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北、俄羅斯聯邦以南,被中俄兩國包圍的一個內陸國家,也是東亞地區唯一的內陸國家。蒙古雖然不與哈薩克邊境接壤,但其最西點到哈薩克的最東端只有38公里。首都及全國最大城市為烏蘭巴托,占全國總人口的45%。蒙古的政治制度是半總統制共和國。

當前蒙古國的國土是古代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多個游牧民族生活和曾經建立政權的地區。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國。1271年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滅亡後蒙古人退回蒙古草原,但經常在邊境與明朝發生衝突。16到17世紀起蒙古開始受到藏傳佛教影響,17世紀末時蒙古全境被納入清朝統治範圍。1911年清王朝崩潰後,蒙古曾宣布獨立,但未得到眾多國家承認,直到1921年取得在俄國控制下的獨立,並至1961年加入聯合國開始取得國際確認。1924年成立的社會主義蒙古人民共和國受到蘇聯很大影響,成為蘇聯的一個同盟國。1989年東歐劇變後,蒙古亦在1990年初發生了民主革命,導致1992年頒布了一個實行多黨制的新憲法,並開始向市場經濟過渡。

蒙古國國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19大的國家,也是僅次於哈薩克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人口約30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主權國家。蒙古國可耕地較少,大部分國土被草原覆蓋。北部和西部多山脈,南部為戈壁沙漠。約30%的人口從事遊牧或半遊牧。蒙古國的主要宗教為藏傳佛教,主要民族是蒙古族,亦有哈薩克、圖瓦(圖瓦人實為蒙古人的一個分支)等其他少數民族分布於西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168美元(2014年)。蒙古於199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繼續尋求增大其在地區經濟和貿易的參與度。

內蒙古,簡稱蒙,全稱內蒙古自治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部邊疆,首府呼和浩特,橫跨東北、華北、西北,接鄰8省區,是中國鄰省最多的省級行政區之一,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

內蒙古自治區地處歐亞大陸內部,東西直線距離2400㎞,南北跨度1700㎞,土地國境線長4200㎞。轄9個地級市和3個盟,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12.3%;2014年末全區常住人口為2504.8萬人,主要分布有漢族、蒙古族,以及滿、回、達斡爾、鄂溫克等49個民族。

內蒙古資源儲量豐富,有「東林西礦、南農北牧」之稱,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積居全中國第一,稀土金屬儲量居世界首位,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草原牧區。

內蒙古經濟發展向好,2012年自治區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2010年人類發展指數為0.722(高)。邊境口岸眾多,有中國最大陸路口岸滿洲里口岸: 與京津冀、東北、西北經濟技術合作關係密切,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輻射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