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考古最豐碩收穫,僅次於兵馬俑:漢武帝孫子《漢廢帝》劉賀陵墓滿布黃金珠寶!大量古典竹簡文物出土,漢朝許多千古謎團因而破解。
劉賀牙齒尚存,遺骸下現百枚金餅;主棺剝離出5000餘枚竹簡,成功釋讀出多部典籍內容……據中新網南昌10月9日消息,當天下午,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省文化廳、江西省文物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發掘保護利用情況。
「此次新聞發布會,標誌著歷經五年多時間,對集帝、王、侯於一身的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的考古發掘工作圓滿結束。」江西省文化廳廳長池紅說道。
南昌漢代海昏侯劉賀墓是中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歷經5年多時間,該墓出土青銅器、金銀器、玉器、竹簡、木牘等各類珍貴文物1萬餘件(套),數量之大、種類之多均創中國漢墓考古之最。
池紅說,目前海昏侯墓文物保護工作還在繼續,「考古專家和文物保護專家們還在努力清洗2000多年的淤泥,從中獲取儘可能多的歷史信息;還在耐心拼對、修復殘破的陶瓷、青銅,力圖有更多的文物展現在大家面前。」
圖為南昌漢代海昏侯劉賀墓考古發掘現場。(資料圖) 劉占昆攝
劉賀主棺基本清理到位
自考古部門全面啟動海昏侯劉賀內棺的實驗室考古發掘清理程序,經過五個月持續不斷地清理處置、樣品分析、標本檢測、處理保護、影像記錄、展示效果等系列操作,目前已將劉賀主棺基本清理到位,內外棺組合結構正在梳理之中。
池紅透露,劉賀內棺隱約可見墓主人遺骸痕跡,並有精美的貼金漆盒隨葬。從遺骸頭部至腹部依次可見覆面、玉枕和數塊大小不等的玉璧以及玉具劍、書刀和帶鉤、佩玉等;刻有「劉賀」名字的玉印也赫然別在腰間。清理髮現,劉賀遺骸躺在包金的絲縷琉璃席上,牙齒尚存,而琉璃席下等距放置排放著100枚金光燦燦的金餅。
池紅說,如此,海昏侯墓發掘出土的金器數量多達478件,是中國考古最多的一次。同時,專家對棺內漆盒遺存進行X光成像技術分析,還發現有精緻瑪瑙珠、鎏金青銅盒、精美玉片飾、鑲玉青銅牌飾等。
圖為此前從劉賀墓中發掘出的大量金餅。(資料圖) 郭晶攝
成功剝離出5000餘枚竹簡
「對簡牘的提取,也是驚喜不斷」,池紅說,經過艱苦保護處理和剝離工作,考古人員已成功剝離出5000餘枚竹簡,通過對剝離出竹簡的紅外掃描,原本淡化的字跡逐漸清晰地顯現出來,通過初步的文字釋讀,目前已釋讀出《論語》《易經》《禮記》《醫書》《五色食勝》《悼亡賦》等多部典籍內容。
池紅表示,目前,對簡牘的進一步固化、清理和掃描即將進行,預計在2016年底就可以完成前期保護、資料提取工作,2017年開始進入到文字釋讀和研究階段。
史料記載,海昏侯的爵位承襲了4代。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生平最具傳奇性,一生經歷了王、帝、侯的跌宕。他是漢武帝的孫子,曾被權臣霍光扶上帝位,但27天後遭廢黜,成為漢代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史稱「漢廢帝」。
考古人員揭開了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主棺外棺蓋,發現內棺保存較完好,在外棺和內棺之間發現大量馬蹄金和玉器,以及精美竹木漆器。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領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楊軍介紹,工作人員已把主棺柩的外棺蓋提取出來,「利用航吊技術把外棺蓋通過軌道運出來,外棺長約3.4米、寬約1.6米,將送往文保用房進一步研究」。
擬清理完畢 再打開內棺
「外棺蓋提取吊裝後,棺內的情況清晰地展現在面前,內棺在外棺的北側,南側有一片空隙,空隙的東側放著一個極其精美的漆箱,漆箱上面用金箔貼出了精美的花紋,裡面有可能裝的是墓主人的衣服,西側主要是馬蹄金、玉器等珍貴文物。」海昏侯墓考古專家組組長、中國秦漢考古學會會長信立祥說。
信立祥介紹,目前沒看到任何絲織品、衣物的痕跡,目測已經不存在了。但這僅僅只是他們的初步判斷。內棺的棺蓋上有一隻站立的朱雀,這是神鳥,其他地方能看到細小的雲紋,這種紋飾被稱為雲雀紋。
「計劃把有關文物都提取清理完後,再打開內棺。將根據打開內棺蓋板後的情況,再確定是現場清理,還是整體套箱搬運到文保用房進行實驗室考古。」信立祥說。
或發現金印 證墓主身份
「外棺蓋取出來以後,情況比我們預想得要好,內棺的棺蓋保存完好,難能可貴的是上面有漆畫。」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說,初步測算,馬蹄金應該有幾十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漆箱上貼滿了金箔,用金箔裝飾成人物和動物的圖案,製作非常精美。此外,還在一個圓形竹笥內發現一個造型、工藝都達到極致的玉璧。
從現場情況判斷,海昏侯墓主棺應該只有兩重棺。考古專家說,越接近墓主人的文物,就越是墓主人珍愛、喜歡的東西。因此,極有可能在主棺內棺找到印證墓主身份的金印。
漢武大帝最不爭氣的孫子,海昏侯墓的主人竟然還當了27天皇帝!
據人民網報道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主槨室考古發掘工作2015年正式啟動,作為考古界的知名專家——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專家組組長、國內知名秦漢考古專家信立祥在接受採訪時介紹,海昏侯墓在內的龐大漢墓群及其近旁的海昏侯國都城紫金城遺址具備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基本條件,具有重大研究和展示利用價值。
短短三天已有大批珍貴文物出土:編鐘、編鐘架、青銅雁魚燈、青銅火鍋、金燦燦的車馬器、玉美人、孔子圖還有大量的銅錢、編磬、琴、瑟、簫、笙和眾多伎樂傭以及偶樂車與實用的高級安車等。據稱海昏侯墓的考古價值已經超過了馬王堆!
那麼海昏侯到底是誰?為什麼陵墓的豪華程度居然秒殺了馬王堆?接下來小編穿過歷史煙雲帶大家回到海昏侯的時代。
話說漢武大帝共有六子,海昏侯的父親就是漢武帝與最愛的李夫人所生的昌邑哀王劉髆。也就是說海昏侯是漢武帝的親孫子。昌邑哀王這輩子命不好,母親早死,父親又剛愎雄猜。好不容易有個當將軍的舅舅稍作依靠,可惜這個舅舅李廣利卻是個草包將軍,不僅靠不住,還差點因為舅舅兵敗造反險遭株連橫禍。本想著老皇帝駕崩之後可以過兩天舒心日子,誰曾想命運又跟劉髆開了個玩笑。漢武帝在後元二年駕崩,劉髆等不及竟在後元元年就薨了。死後劉髆諡號為哀,也算是其一生不幸的總結。
可以說老天爺這輩子對劉髆真是不公平,以至於老天爺後來也覺得自己過分了,就把一股腦的好運全部丟給了他的獨子劉賀。因為巫蠱案戾太子劉據一家慘遭滅門之後,繼承大漢帝祚的是漢武帝最小的兒子劉弗陵。且仿照周公輔成王給劉弗陵留下了五位顧命大臣,分別是:大將軍霍光、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田千秋。
要說漢昭帝劉弗陵那也是有其先祖之德的皇帝,他在幾位輔政大臣的幫助下效法文景二帝:輕徭薄賦、鼓勵農桑等,很快大漢天下就一掃漢武帝後期的頹敗之象。可惜天不假年,在位一十三年後劉弗陵僅二十一歲便駕崩了。而後留下的不僅是大漢天下的黎民蒼生,還有最炙手可熱的皇帝寶座。
西漢的第七位皇帝到底花落誰家?按照祖宗繼嗣的法規,當時有資格繼承皇帝大位的有兩人:昌邑王劉賀和廣陵王劉胥。劉胥是劉賀的親伯父。只是上天因為太過苛待劉賀的父親,此時竟好心將皇位送給了遠在昌邑的劉賀。按說,從這一刻起,劉賀和大漢的命運將同時被改寫,他們將共同走向漢武大帝之後的另一份榮光。他們的名字將一起被刻寫在太廟和人心。
只是這終將是按說了。據說劉賀接到讓其主持昭帝喪禮的詔令後,便馬不停蹄開往長安。一路上帶著眾多的僕役、謁者幾個小時便奔死了幾十匹馬,沿途買雞玩竹,不亦樂乎。到了長安後,假託嗓子有疾,不願為叔父昭帝哀哭。
看到這裡,大家有沒有發現什麼?劉賀前往長安完全是抱著一種任性遊俠的心態。他不懂政治,照理說為了避嫌,他至少得上表請辭。三辭之後,才能上路,且一路還得慢悠悠的表示自己沒有僭越之心。到了長安不說你如喪考批,你至少也得流幾滴冷淚吧。可惜他都沒有,我們看不出來他到底是否適合政治,至少我們覺得他仿佛在報復長安、報復皇位、報復上天對他父親的不公與苛待。
總之,最後劉賀還是登上了九五大位,只是不幸的是他只在這個位置上逗留了二十七天。二十七天後,柄國大臣霍光以皇太后的名義廢除了他。理由是27天,劉賀乾了1127件壞事。小編初略換算了下:按照霍光的說法,他30分鐘就能幹一件人厭鬼憎的壞事。我們在驚嘆劉賀皇帝為壞不盡的精力和勇氣之餘,只能目送他光榮下崗。
不過還好,霍光並沒有過多的懲處這個乾了太多壞事的孩子,還賜給他湯沐邑二千戶,從前昌邑哀王劉髆的家財也全給了劉賀。對昌邑哀王劉髆的四個女兒也各賜湯沐邑一千戶。後來他的侄孫漢宣帝即位,甚為忌憚他。很快他就被漢宣帝廢為海昏侯。
劉賀的個性天生不適合政治,但不妨礙他依舊是個大財主,而且是個富可敵國的大財主。此次從他的墓地的豪華程度也可見一斑。歷史的煙雲終究還是過去了,我們感謝海昏侯只在皇位上呆了二十七天,也感謝他留給了我們那麼大的一個墓。他並不能給漢朝天下帶來運氣,但還好他的富有和無知給我們這一代人研究秦漢歷史留下了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