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又出報告狂黑中國 外交部華春瑩強力反擊

@ 2016-10-09

(10月6日)那個以「戴著有色眼鏡,罔顧事實」著稱的美國「國會-行政部門中國委員會」又拋出了他們的年度涉華報告,對中國內政說三道四,無端指責中國人權、法治及市場環境。

「國會-行政部門中國委員會」(CECC, Congressional-Executive Commission on China)是美國國會於2000年10月成立的獨立委員會,其職能是「監察中國法治發展和人權」,堪稱專門的「反華委員會」。


美國「國會-行政部門中國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籍貫眾議員克里斯托夫·史密斯(Christopher Smith)

該委員會從2002年開始每年向美國總統和美國國會提交一份年度報告,但這個報告不具有約束力。


「國會-行政部門中國委員會」主席是共和黨籍貫眾議員克里斯托夫·史密斯(Christopher Smith),這名資深眾議員也是著名反華老手。

今年新年,他曾來上海紐約大學發表演講,公開批評中國人權狀況,還自豪地將此次演講標榜為「歷史性」演講。他也在中國依法抓捕「維權律師」、香港選舉等事件中頻頻亮相。
該委員會今年的涉華報告長達300頁。據外媒報道,史密斯和該委員會副主席、參議員馬克·盧比奧(Marco Rubio)在提交報告時稱,2016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15周年,但中國政府未能兌現15年前進行顯著司法改革的承諾,持續損害國際人權標準,對美國和中國民眾利益帶來傷害。


這份報告向美國政府建議,「如果中國的相關環境沒有顯著改善,應該繼續維持中國的『非市場經濟地位』,而且考慮提起更多WTO訴訟,解決給美國公司帶來不公平待遇的中國網絡壁壘問題。」


資料圖:中美關係

中國2011年加入WTO協議的條款允許其他國家把它作為一個非完全市場經濟體對待。這份協議將在2016年12月份到期,中國屆時應該自動取得「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但今年以來,歐盟和美國接連對此提出了異議。

歐洲議會今年5月以壓倒性多數票反對承認中國的完全市長市場經濟地位。


美國「國會-行政部門中國委員會」昨天提交的這份報告從法治、公民團體、人口控制、宗教自由、販賣人口、網際網路及媒體自由、WTO承諾、少數民族問題、香港高度自治九個方面回顧分析了中國的人權及市場狀況。

關於中國的法治問題,「報告建議美國政府官員在各種公開場合強調政治犯問題,尤其在中美同為成員的一些國際場合。」史密斯聲稱。
在談到網際網路管制和媒體自由時,史密斯聲稱「中國針對國內和外國記者實行了一套全世界最複雜的網際網路控制以及媒體審查系統」。


在市場環境方面,報告稱必須限制中國投資者對美國新聞媒體、在線媒體及娛樂行業的投資准入。


史密斯說,「必須注意在中國的潛在貿易壁壘問題,國會應通過立法,給予在美國國內媒體、娛樂產業投資的中國公司和中國相同的准入標準,以保證美國投資人在中國得到公平機會」。

報告還對香港問題橫加指責,史密斯稱「香港的自治地位受到挑戰」。


香港特區政府今天已經對此回應稱,外國議會不應以任何形式干預香港內部事務。並表示「一國兩制」得到了成功落實,國際社會有目共睹。

中國外交部還沒有對該報消息發表評論。但觀察者查詢發現,「國會-行政部門中國委員會」每次刷「存在感」都會招致中國外交部的強力反擊。
今年9月初,該委員會發表聲明稱關注香港立法會選舉情況,並要督查「一國兩制」在香港落實的情況。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嚴詞批評道「這個所謂的委員會一貫戴著有色眼鏡,罔顧事實、亂加指責。這次他們又對香港有關事務橫加指責,我們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去年美國「國會-行政部門中國委員會」出台度人權報告批評中國的人權和法治情況時,華春瑩也表示,這類報告了無新意,無非是抱著一貫的偏見對中國內政說三道四,進行無端指責。


煽動「港獨」的言論近來在香港遭到各界痛批。圖為香港市民7月1日舉行遊行反對「港獨」。

中國的人權狀況怎麼樣,13多億中國人民才最有權利評判。希望外國媒體在中國多看看,多與中國民眾聊一聊,把中國的真實狀況告訴給美國的議員、官員和普通百姓,使他們對中國多一些客觀和真實的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