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到30 張台的店,生意如此火爆!只因後廚養5 個「閒人」

@ 2016-10-09

現如今餐飲業的用工成本越來越高,很多餐飲企業為了削減不斷提升的人力成本,

都開始走:中央廚房 出品標準化 餐廳智能化的道路(如人人湘,用設備彌補人工,下單、等餐、取餐、收餐這一些列活動都是顧客自己跟機器合作搞定),但是有些餐飲企業卻反其道而行之。

一個樓上樓下總共不到30張台的品質伊犁,卻在一家店裡安排了86個人。

近30人的後廚,高薪養著5個「閒人」,人力成本越來越高的餐飲行業里,是什麼讓品質伊犁敢這麼玩?

1.一個店86個人,服務一點都不溫馨

自打《海底撈你學不會》火了以後,更好的甚至變態式的服務成了不少餐飲企業效仿學習的目標,但是品質伊犁這家店不同。

在海底撈或者是巴奴毛肚火鍋,為了提高翻台率,服務員往往會用服務來引導顧客儘快結束用餐,

比如幫你下菜,或者尾聲時問一句是否還需要加菜,如果不用了就把火先關了。然後再慢慢撤空盤,再或者幫你收拾桌子上的殘渣。

看似都是溫馨的服務,其實是為了讓顧客自己感覺到不方便,火都關了哪還有氛圍,桌子都清理乾淨了還坐著幹嘛,多數顧客索性早早離場。

而品質伊犁的「催客」更為直接,客人飯局尾聲,如果繼續加酒水,那倒無妨。

但是如果什麼菜也不要,酒水也不加了。服務員則很乾脆的去樓下,招呼已經排隊很久的顧客來到餐桌邊,告訴顧客說:「來來來,這一桌馬上好,你們在這等下吧。」

聽了這話,你再看著旁邊幾個人站著等你趕緊吃完挪地兒,門口又排著長隊,幾乎沒有幾個顧客會堅持坐著。

2.服務差為何生意好,原因在後廚

很多餐飲企業生意的火爆,都很令人費解,特別是燒烤類的中小型餐飲企業。望京小腰、品質伊犁都是類似的情況。

服務一般,環境一般,去望京小腰的都窩坐在地下室的小板凳上,吵得不行;菜品味道還不錯,但是絕對稱不上驚艷,讓你吃一次就忘不了,但是生意就這麼火了。

品質伊犁最早的店開在1998年,老闆也是地地道道的新疆伊犁人。

自打2009年老王接手品質伊犁起,這個王老闆就天天在後廚盯著,盯什麼?盯菜!

「烤串好說,都是統一腌制的,這個味道能保證。但是熱菜就沒那麼容易了,得靠人盯著。別說標準化,炒熱菜的標準化沒那麼好做,稍微火大火小的味道都不一樣。」老王對產品的要求很高,難以實現標準化的產品,就靠人工識別。

3.近30人的後廚,高薪養著5個「閒人」

每天下午不到6點,品質伊犁的後廚就開始忙得熱火朝天。但當你走進繁忙的後廚時,你會發現,竟然有四五個人站在一邊看、再忙也不上手。

這些「閒人」,就是老王安排在廚房專業盯菜的大神們。

「火鍋類的餐飲,比較好做標準化,他們都開始搞中央廚房做標品,但是我這不行,烤串可以做到統一腌制,熱菜怎麼辦?

要想保證我的菜品口味一致,就必須上人。」老王介紹說。

菜味道不對,大神們一揮手,打回去重新做。

這一點很多餐廳都能做到,但是保不齊還是有不合格的菜品擺到了顧客的餐桌上,為什麼?

老王道出了他的經驗:「沒炒好的菜被打回來了,這錢算誰的。

這個問題很重要,如果算後廚的,那他們為了自己,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過去了。品質伊犁這一點很開明,技術水平不到位的,根本不會讓他上台炒菜。凡是在灶眼上幹活的,都是老手了,沒炒好也不用他們承擔。」

4.人工成本高,怎麼彌補?

都說餐飲行業用人成本在不斷的提升,不少餐飲企業為了節省人工成本,走了肯德基麥當勞式的月薪小時工資制,把員工的工作時間安排的更合理集中。

但是品質伊犁為了保證產品質量,走了反路線。

3個灶眼安排6個大廚,各個檔口的負責人加上廚師長這5個人只干一件事,盯菜。」

是什麼原因讓品質伊犁敢這麼做?

門前的長隊才是老王大手筆用人的根本,老王說:「薄利多銷,現在做餐飲的都在這麼做,我們寧願門口排著長隊,一桌掙一點,也不願意一天來一桌,一桌就掙萬把塊的。

本文小結:

如果你的店還沒有這個資格,還是掂量掂量。如果有,產品品類又接近,不防跟老王學學他的用工理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