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很多人記住了決意與敵同歸於盡的的英雄鄧世昌、重創了日本艦隊旗艦「松島」號,自殺殉國的劉步蟾,雖然甲午戰爭不乏精忠報國之士,但清軍中也有敵未至而先逃的將領。遼寧省檔案館展出了兩件罕見的營口守將蔣希夷為逃脫罪責,捏報自己在營口據守炮台連日血戰的事給盛京將軍裕祿的稟文,以及盛京將軍裕祿回復其「毫無愧恥」的批文。
1895年3月6日,日軍兵分兩路進攻營口,營口守將蔣希夷未作任何抵抗,敵未至已先逃使營口守城兵力減半。清軍雖奮力抵抗,但勢單力薄,擋不住日軍進攻,造成營口失陷。蔣希夷最後被押往刑部,處腰斬極刑。
這份稟文紙張顏色為粉紅色,首行寫道:「敬稟者蔣希夷」的字樣。字跡工整,約有300多字。自述了蔣希夷部與日軍血戰兩小時,因彈藥用盡,不得已從營口退守田莊台。這份稟文是寫給盛京將軍裕祿的。
另一份是盛京將軍裕祿寫的回覆。使用白顏色的紙寫的。回復措辭嚴厲,經查蔣希夷並未與日軍接戰,與蔣希夷稟文所寫的與日軍連夜血戰不符。並寫道:「毫無愧恥」。將蔣希夷所部一併革職送交刑部分別治罪。
那麼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呢?日軍占領鴨綠江沿岸後,兵分兩路進攻奉天(今瀋陽)。一路從鳳凰城經遼陽,另一路繞道岫岩、海城,出遼陽之西。
1895年3月6日,日軍分路向營口進發,駐守營口的清軍原來有50餘營,2萬多人。3月5日晨,宋慶揮師赴田莊台應援,營口只留3000餘人分守炮台。日軍得知清軍大隊已撤向田莊台,立即向營口發起進攻。
這時,營口守將蔣希夷竟率所部5營步隊退往田莊台,使守城兵力減半。清軍雖奮力抵抗,但勢單力薄,擋不住日軍進攻,營口失陷。
營口失守後,日軍對埠內進行了三天大肆燒殺搶掠,奉錦山海關兵備道道台衙門被洗劫一空,檔案資料盡被焚毀。銀行、金店、錢莊、當鋪全遭搶劫,損失無法計算。大商號、店輔也被搶劫,此一劫,營口商家倒閉30%。店輔中的棉花、布匹、大米、麵粉全被劫為軍用。沒有來得及撤退的清軍傷員,也被日軍殺害。
埠內九門、土牆圍子全被毀壞。西炮台遭到徹底的破壞:日軍炸掉炮台的圍牆、炸塌彈藥庫,燒毀200間兵營,將主炮台的大炮,裝滿炸藥後引爆將其炸毀,炮口炸掉,堵塞炮眼,摧毀大門,炮台只剩斷壁殘垣。日軍從營口掠奪大米4720袋,銀元10000元。營口一戰舉足輕重,戰後,日軍把侵略矛頭指向了遼河西岸的田莊台。
日軍出動了三個師團近2萬人,擁有91門大炮。當時守衛田莊台的清軍有69營,2萬餘人,炮40門。3月9日,日軍開始進攻田莊台。雙方展開大炮射擊,45分鐘後,清軍炮火逐漸減弱。日軍第三師團越過遼河,向清軍正面陣地發起攻擊,第一、第五師團也分別從西南和東北兩個方向發起進攻,使清軍三面受敵。清軍雖奮力抗擊,但未能擋住日軍進攻,陣地被攻破,田莊台失陷。田莊台既失,遼東半島的主要城鎮盡被日軍占領,清軍在遼東戰場全部瓦解,遼東半島之戰遂告結束。
可以說蔣希夷的逃跑使營口失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戰後,他不但不承擔責任,還向盛京將軍裕祿的稟文,謊稱與日軍血戰,彈盡才不得已撤離。像這樣的逃跑主將還有威海衛南岸守軍主將劉超佩,棄戰乘小艇逃至劉公島,後逃往煙台。由於主將逃跑軍心不穩,缺乏統一指揮調度,致威海港南岸炮台相繼全部失守。
日軍進攻遼東時,清軍有7萬多人,日軍只有2萬人,而且供應線拉長,後路也有被切斷的危險。如果清軍能以優勢兵力憑險扼守,與敵相持,日軍無援兵、缺糧餉,很難堅持,是一次反敗為勝的機會,但清軍毫無鬥志,抵擋不住日軍的進攻,不到10天就從遼河東岸全線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