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歷史是茫茫夜空,那麼曾經在歷史上出現過的人物就是夜空上閃耀的星星,一顆一顆,千千萬萬。有的星星永綴天幕,將清冷高潔的淡淡星光撒向人間,有的星星則僅僅在天空中停留了數秒,接著便匆匆逝去。呂光,好像是一顆不怎麼閃亮,但是橫掛天幕的星星,他沒有璀璨奪目的光芒,不像秦始皇、漢武帝一樣眾人皆知,可他也在青史之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無法讓人忽視。
呂光效命於苻堅,這個名字要比我們主人公響亮得多,是一位功績比較突出的帝王了,他在統一中原之後,將目光放到了遼闊的大西北之上。說來也巧,此時車師國的兩個王前來拜見,還十分誠懇地表達了自己希望前秦去統治西域,而且願意為前秦作為討伐不臣服國家的嚮導。這就給苻堅心裡剛剛生出的嫩芽澆了水、施了肥,讓它飛快的生長,並且最後生了根,發了芽。
苻堅命呂光及其他幾位將軍一同率領十萬大軍征討西域,這就為他之後功業的建立壘好了更高的階梯。
出兵西域——從長安出發的時候,太子說呂光面相奇特,有很大的福氣,讓他自己保重,我們先不說古人是否迷信,但就這一句話上我們就看出來太子十分看重呂光。光也不負眾望,成功的將西域各國劃歸到了前秦的麾下。之後,苻堅又讓他帶兵攻打東晉。
接連兩次讓他帶兵出征,我們能看出來不僅是太子,皇帝也很信任他,那麼皇帝為什麼如此信任呂光呢,不怕他名不副實,誤了國家嗎?其實,皇帝如此信任他,是有前因的。
當年皇帝弒兄上位,冀州牧張平沒有追隨他,而是去了東晉,這是公認的挑釁苻堅的威嚴,苻堅親自帶兵攻打他,可是屢攻不下,於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情景再一次出現,苻堅以重金求勝,呂光從軍中衝出,將張平一方對戰的張蚝刺下了馬,從此呂光的名聲開始變得響亮。
還有一次,呂光率領部隊過沙漠,將士們久久走不到盡頭,在惡劣的環境之下幾乎喪失了活下去的希望,呂光以李廣率眾過沙漠的傳說激勵將士們,最終讓他們堅持到了下雨的時刻。這可不是他的「福氣」,而是他本身就有為將的本領,難怪皇帝能重用他。
攻下龜茲——龜茲在西域地區曾經有著獨特的領導地位,呂光平定西域諸國時,也就只有他們拒不投降,奮起反抗了。他們甚至糾結了已經投降的的小國一起搗亂,而且在一國一國的疊加之後,叛軍人數十分可觀。呂光卻不是輕易能被嚇到的人,他帶領著手下有條不紊的安營紮寨,還做了很多木頭人,木頭人穿上衣服後在遠處看就能以假亂真,有效的減滅了龜茲國的士氣。
而且,龜茲仍然是毫無懸念的敗在了他的手上。經此一戰之後,他的名聲更加響亮了,一些小國家甚至都因為他直接投降了,原本和龜茲結成的聯盟也在無形中解散了。又打了一次勝仗,風光回國了。呂光帶回了大量的美酒、珍寶、還有珍奇異獸等等,收穫頗豐,當然,他的功績可不是在這些能夠以金錢衡量的東西上面,而是在國土上做出的,無法用金錢衡量價值的貢獻上。
自立門戶——在我看來,呂光並沒有背叛苻堅,因為他正式建立政權或者說是發動叛亂是在苻堅之後,在別人為主他為臣的時候,呂光還是盡忠職守的,而且在得知自己的上司身亡之後,他還下令讓三軍縞素,雖然不知道他心裡有沒有因為自己有了機會而高興,但是最起碼,應盡的禮儀還是有的。
386年,也就是苻堅被殺的那一年,呂光憑著手裡的軍權,建立了被後世稱為「後涼」的國家。
人無完人,他是一個優秀的將領,但很可惜,不是一個出色的皇帝。因為政治搞得不好,後涼最終還是落了個亡國的下場,令人唏噓。
也許真是亂世出梟雄,呂光二十二歲那年一戰成名,之後馳騁疆場威震西域,又抓住時機自立門戶,在位了十幾年······他的一生鮮少能夠有人匹敵,或者他沒有完全成功,因為他的國最後滅亡了,可是他也沒有失敗,因為他有起起伏伏,精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