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勵這群漢奸軍人在侵華戰爭中賣國有功,英王還親自為他們授勳!

@ 2016-10-08

1902年英王愛德華七世的加冕典禮上來了一群特殊的「英國」軍人,說他們特殊是因為這群軍人是一群黃皮膚、黑頭髮黑眼睛,操著山東口音的殖民地軍隊的中國官兵。這十二名官兵在兩年前的遠東地區平定義和團戰爭中表現十分英勇,並且帶頭把米字旗插在他們祖國的城市——天津的城牆上,還利用自己的膚色和口音向中國同胞徵集一百艘大船和船工,用以協助八國聯軍向北京進發。為了表彰他們為「大英帝國」立下的「汗馬功勞」這些人被英王頒發勳章,也是英國歷史上首批獲得英國軍事勳章的中國人!

60多歲才登上王座的愛德華七世,因為他母親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時間太長了,突然心疼現在的查爾斯王子

這批人,便是當時英國人在威海衛地區(1898年英國人強租威海衛)招募的年輕的(年齡在23~25歲),軍事素養良好的(很多人都有在清軍中服役的經歷),身體健康強壯的(身高1米7左右,胸圍89厘米,在當時羸弱的百姓中算是強壯的)無不良嗜好而且有進取心榮譽感的「華勇營」。

裝備馬克沁機槍的華勇營,頭巾跟三哥很像

為了招募、包裝這群人,英國人可謂是煞費苦心,不僅軍餉豐厚,而且待遇較好,英國軍官和清軍中的軍官相比要相對的廉潔一點,少剝削不喝兵血,軍服整齊,戴著別有「中國軍團」徽章的頭巾,樣式好像印度人一樣!裝備大口徑(0.402英寸,10.21毫米)單發英國原廠的馬蒂尼-亨利步槍和當時還算新式裝備的馬克沁重機槍。還有炮兵、騎兵、樂隊等編制。團長由鮑耳擔任,連隊中少尉級以上的軍官均由英國人擔任。並且以僱傭軍的形式和英國簽訂合同,三年期滿,可以派駐全球任意地區。

馬蒂尼-亨利步槍

這支「中國軍團」人數最多時是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共有12個連1200人。在1906年時,組建八年的「華勇營」被遣散,這些中國士兵或是加入當時的清廷北洋新軍,或是在威海衛擔任巡捕,或是被派往南非、香港殖民地補充當地巡捕警隊的實力,而派往香港的警員們警號是D字開頭,他們被通稱為「山東漢」。

電影《A計劃》中的綠衣陸警和白衣水警,有的版本字幕中打著「山東漢」(混混對其的稱呼)字樣

英國軍官對他們的評價是:「他們非常遵守紀律,而且十分自律;他們非常強壯,而且十分堅忍,具有良好地抗疲勞和承當艱苦工作的能力;而且,他們各個都是射擊高手,幾乎環環擊中;他們很好養活,他們似乎對食物沒有什麼要求,不論是什麼,只要是能吃的,他們唯一關心的是食物的數量。

雖然都是中國人,但這群中國人對中國居民並不心慈手軟。1900年4月28日,英國人勘定租界邊界,並且埋設界樁,引發愛國的中國群眾不滿,老百姓一開始選出代表和平請願無果,1500多名愛國群眾將英國人包圍討要說法,驚慌失措的英國人開槍射擊,憤怒的群眾手持農具和英國人混戰在一起,而此時前來支援的「華勇營」,面對自己的鄉里鄉親,街坊鄰居毫不猶豫舉槍射擊,沒見過洋槍的百姓死傷滿地,中國群眾共有19人被當場打死,其中一位還是參與彈壓的中國士兵的父親!而這名中國士兵因為「大公無私」「堅守崗位」而被英國軍官通報嘉獎。

後來英國軍官巴恩斯在他的回憶錄《華勇營出軍志》寫道:「在外國軍官的指揮下,讓他們(華勇營中國士兵)去和自己的同胞對抗,他們沒有吭一聲,沒有發出絲毫怨言,所有的人都顯示出巨大的熱誠!」由於華勇營在「威海慘案」中的出色表現,英國駐華大使竇納樂向威海當局發了一封嘉獎電報:「向鮑爾中校(後升上校)表示祝賀,為了他的華勇營出色的表現」。

19世紀末,義和團運動在北方地區興起爆發,1900年義和團清軍圍攻使館區,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八國聯軍進軍北京。這時正值第二次布爾戰爭爆發,英國的正規軍和荷蘭人的後裔布爾人在南非打得不可開交。遙遠的東方鞭長莫及,於是派遣殖民地軍隊以印度人和威海衛、香港、新加坡當地華勇組成的殖民地軍團成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英軍主力。

在攻打天津機器局和老龍口火車站時,華勇營表現不俗!平時的艱苦訓練讓他們向自己同胞射出的子彈每一顆都彈無虛發!這支軍隊曾和日軍並肩作戰,並且救援了被清軍圍困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利用自己口音和膚色優勢為八國聯軍徵集了百餘條大船和船工,運載大兵進犯北京城。

位於威海城區北部,北山路西側的華勇營舊址

1900年8月15日,華勇營配合美軍開進前門,攻擊皇城。在8月28日的閱兵式上,收閱英軍隊列中,香港團和華勇營最後壓陣。

而為了表彰華勇營在天津戰鬥中的表現,他們被英國主子授予一個印著天津城門和「第一中國軍團」的鎏金帽徽,戴在頭巾上以示恩寵,成為向英王搖尾乞憐的忠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