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子產業,被許多國人認為是高科技創新與「工匠精神」的典範。然而,當擁有117年歷史的日本通信和計算機「巨頭」NEC,在今年被聯想以13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買下90%的股份,我們不得不將其作為一個現象來重新審視,看看這一日本曾經的驕傲,如今還剩下什麼。
聯想集團執行長楊元慶和NEC全球總裁遠藤信博簽約
有網友評論稱,聯想收購Think Pad和Moto後,發生了什麼大家都知道了,不知道NEC被收購後會如何?
或許,發生在NEC身上的這一幕,只是日本電子行業凋零季節中的一片秋葉...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資源稀缺,依靠國際市場的國家,最怕的是啥,就是市場丟失,僅僅十年,中國在各行業的崛起已經擠壓得日本喘不過氣來!
還記得「日本孩子夏令營」的故事吧,曾經被吹得神乎其神,然而現今的日本備受宅男文化的困擾!但這卻曾經被中國人吹上了天。
「中國能造各種厲害的高科技,但連一個單眼相機都搞不定」,中國只會做形象工程,還抱著這種觀點的人,那你一定還生活在上個世紀。
為啥這樣說?咱們先來看看前幾年的例子!
被中國搶走的日本行業
十年前,有人說日立電視多好、松下電視多高清,而中國連個電視機都造不出來,於是現在市面上看不到多少日本電視了,中國電視機行業迅速崛起擠垮了日本電視機市場。
十年前,有人說日本的東芝電腦用著逼格多高,中國連個電腦品牌都沒有,現在的市面上的東芝電腦堪稱熊貓,聯想現在已經成為pc端龍頭老大,併購了美國的IBM。日本pc行業衰落!
十年前,有人說日本的索尼、夏普比國內的手機就是好,中國只能造個山寨機,再看今天的日本市場,華為力壓日本廠商,2015年7月,日本公開市場占有率第一。
十年前,有人說三洋的洗衣機比國產的好用,國內連造洗衣機的技術都沒,海爾洗衣機不僅銷往全球,還造出了專門洗土豆的洗衣機。日本媒體更是稱海爾是日本家電行業的掘墓人!
五年前,有人說,日本二戰都造出了航母,中國至今都沒有造出航母,現在中國不僅有了遼寧號,更是亞洲唯一一個在造重型航母的國家。
........
這是要把日本往絕路上逼啊,電器、電腦、手機等等已經慢慢沒日本啥事了。
日本說過僅存的就是相機和汽車了,現在我們依然還要說,中國連數位相機和汽車都造不出,那樣才過十年,日本可能啥也剩不下了。
咱們回頭來看下中國為啥不生產數位相機
現在的單眼相機,裡面的電子構造不僅複雜,而且精細,但這些我們中國都能造。那為啥中國不造呢?
主要是市場已經飽和,新參與者面對極大的市場門檻,短期投入大,風險大。所以大部分企業家都沒興趣做單反。
中國搞數碼單反整機失敗的原因:研發策略失誤和外國成熟品牌的市場壟斷。
當年國產品牌之所以落後,和佳能、尼康相反,他們選了膠片機這個死胡同!
單反屬於高度商業化的東西,有專利門檻和技術壁壘,我們的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短期內生產出來的相機相比佳能、尼康不占任何技術優勢,無法撼動其行業領先,那這樣投入肯定沒有企業願意干!
中國的技術多牛?
在單反上,美國同樣也不如日本,那這就說明美國科技不如日本了麼?
光學照相系統,高大上的只有民用單反嗎?隨便舉幾個例子:
1、偵察機用的大離軸角的寬幅相機
2、對地光學觀察衛星用的高解析度相機
3、洲際飛彈用的星光導航系統
4、對外空觀察的可見光譜系的望遠鏡相機
這四樣東西,地球上能製造其中一樣或幾樣的國家一個巴掌數的出來,中國都能製造,日本能造幾樣?只能造配件!!!
軍用光學偵察衛星上的鏡頭和感光晶片才是真正的高科技。那鏡頭,都帶放射性輻射的,高端吧!而消費級的數位相機不是造不了,而是造了沒法賣,成本、專利壁壘都讓造這東西無利可圖。
中國人要自信
中國國民的心態很有意思,總愛拿自己國家的短處比其他國家的長處,非要所有行業都得最牛才行,只要一個行業做不到第一第二就不能接受,然後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