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友同志故事分享】我娘,但我很爺們

@ 2016-10-07

【基友同志故事分享】我娘,但我很爺們

今年夏天,浩(化名)的父母來北京看望自己的兒子,飯桌上,他們忽然問出的問題讓浩心裡一緊。

「你是不是同性戀啊?」

父母這個問題,令張浩沉默了幾秒。

這個問題雖然尖銳,父母卻也是半開玩笑的,問題出現的誘因,是父母在催24歲的浩找女朋友時,浩第四次模稜兩可地說了:「現在沒那個心思,和女孩呆在一起就煩。」

在一旁的妹妹凌(化名),看見浩臉色都有些變了,立刻解圍說:「哥這個樣子哪裡像同性戀嘛?」

話題不了了之,「後來我想,還不如當時就說了。不過就我在他們面前一貫表現出來的樣子,我覺得我說了他們也不信。」

在父母面前,浩依舊是一個十分符合傳統男生樣的男孩,他們不知道,他們的兒子實際上即使在和他們吃飯時,也偷偷用了少量的粉底和睫毛膏。他們更不知道,許多人開玩笑似地說過,浩更像一個「新時代婦女楷模」:多才、敏感但堅強。

娘就一定不好?

浩一頭寸發,身材健壯,根本看不出來的淡妝讓他顯得更帥氣,第一次見到他的人幾乎都會覺得這是個陽光大男孩。這樣的外表加上他低沉的嗓音,可以令許多女孩心曠神怡。

幾年前的照片顯示,這個男孩曾經留著長長的頭髮,白皙的皮膚和消瘦的身材,使他看起來如一個女孩一般秀氣。浩對他以前的外表並不滿意:「以前太瘦了,所以顯得比較文弱。現在經常鍛鍊,就慢慢變成現在這樣了。」

不過,如果你和他熟絡一些,就會發現這個男孩依舊「秀氣」不改的舉動:他習慣在和別人說話的時候翹起蘭花指;酒過三巡興致到時,「老娘」二字是他用得最熟絡的自我稱謂;對於所有年齡比他小的人,他統一用「妹妹」稱呼,讓別人叫他「姐姐」;在大街上,他可以不顧旁人地忽然擺出嫵媚的姿勢;甚至前面提到過的、幫他解圍的同胞妹妹凌,兩人在逛街時,也是半玩笑的各自以姐妹相稱,當然,浩在許多年前已經向她表明了自己的性取向。

浩說:「獲得我妹妹的認同,其實是很自然的,因為畢竟是一起長大的,很多事相互都知道。我給她說的時候她沒有一點驚訝。」他對妹妹非常疼愛,幫妹妹出頭、和妹妹討論化妝品,這些事他說都是他的「分內事」。

妹妹凌說:「我哥是我的哥哥,也是我的姐姐。我挺喜歡他那種有點女孩兒樣的說話方式的,更親切和真實,囉囉嗦嗦地關心我的各種事情,而且關鍵的時候,他還是會像個哥哥一樣,有擔當夠堅強。很多人以為男生有點娘娘腔就會如何如何,其實我覺得不然,相反,我遇到的很多有點娘娘腔的男孩不管是同志還是非同志,在為人處事上都表現得更好。」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浩十分討厭因為別人的言行方式而把別人說成「娘娘腔」、「變態」的行為。

「我不知道這種現象是從何而來的,類似我們這樣的男孩,只是按照自己的性格做事說話,沒傷害誰也沒做什麼壞事。很多人憑此就猜測我們一定是同志、一定想要變性、一定成不了大事;有的人還因此傷害或看扁別人,這是無知也是無德,無知並不可恥,但無德是可恥可悲的。」

雖然浩的原話有些過激,卻也不免反應出了他的尷尬和無奈。實際上,對於男女角色的傳統定位,確實使很多具備異性言行特徵的人受到了傷害。男孩一定要陽剛,女孩一定要矜持,這樣的傳統想法,是一個文明落後的社會觀念,以此為準則來評判生理和心理特徵,更不是理智的。

現在的浩,在同事和朋友面前,會很自然的說話和動作,同事和朋友並沒有因此而討厭他,反而因為他的與眾不同而與他更為親近。

「我告訴他們,我的確是同志,但是我也告訴他們,同志並不都是我這個樣子的,而且即使我可能有些娘,可我並不柔弱,關鍵時刻,我也會用行動證明我的堅強和能力。」正如他所說,今年春天,浩與幾個同事在一個小城市旅遊,在街上閒逛時,忽然看見一個婦女的手提包被一個小男孩搶走,就在街上的人和浩的同事都呆住的時候,是浩追了上去,跑出幾百米把小男孩抓住,幫助那個婦女拿回了手提包。

浩的朋友和同事也覺得,浩的氣質雖有點與眾不同,但為人處事卻十分周到仗義,這也令他更具魅力。

娘則娘未必Gay

實際上,他這份「勇敢娘娘腔」的灑脫,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

「從小開始,我就有些娘娘腔了,以前我甚至偷偷穿過妹妹的裙子。小時候因為沒有男生樣,沒有少受欺負。特別是在小學的時候,因為我愛乾淨、愛和女孩玩、說話溫柔,常常被男同學們罵做人妖。有一次我被關在教室里,幾個男生把我的褲子脫了,要讓我穿裙子,我沒答應他們就用圓規扎我。後來隔壁班的老師進來了,把幾個同學罵了一頓,但也對我說:『你沒個男生樣,活該被欺負』。

從那一次以後,初中、高中,我都讓自己儘量顯得有男子氣概,打籃球、抽菸,一直持續到我讀了大學。大學以後,我第一次向朋友和同學坦白了自己的性取向,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逐漸地不再去裝作很男子氣了。」

從這時候開始,浩越來越多地接觸到了網絡上各種關於同志的信息,並很快的從最初的迷茫完成了自我的肯定。在上大學沒多久,他找了第一個男朋友。

他也是一個大學生,和浩不同,他不管外表還是動作,都沒有那種娘娘腔的樣子,這也是最令浩喜歡的一點。但是這段感情只持續了三個月,對方表示,一開始見到浩的時候,是被浩充滿男人氣質的外表吸引了,但接觸後卻發覺浩的性格和言行並不如他所想的那樣「Man」。

接下來的日子裡,浩因為這次失戀,又一次覺得自己應該壓抑自己的「女氣」了。

「那個時候,我真的很討厭自己,實際上我的性格並不是那樣的。但是不像個男生樣,不但別人看不起,連男朋友都不好找。」

過了一段時間,浩又認識了學校里的一個男孩。當時浩並不知道那個男孩是不是同志。那個男孩也比較娘娘腔,不但很講究穿著,甚至還會化點淡妝、打耳洞。浩認識了這個男孩以後,慢慢地和他接觸,開始喜歡上了這個男孩,在一個下雪的夜晚,兩個人在深夜的街道上散步談心,浩在這個時候表白了。

結果,這個男孩並不是同志,但是他能夠理解浩,說好兩個人還是朋友。

浩說,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根本不相信這個男孩不是同志,認為這個男孩只是在遮掩而已,直到有一天,他知道了這個男孩有了女朋友並且已經同居,才發覺自己武斷地去判斷別人有多麼可笑。

「這讓我確信了,娘娘腔和一個人的性取向真的無關。」

浩的這個認識,也和一些同志志願工作者的看法不謀而合。一個同志權益組織的志願者小溪說:「我接觸過很多男同志,有一些是很娘娘腔,但更多的人並不是人們所想的那樣,他們和普通的男性沒有區別,甚至更為陽剛。相反,在生活中我認識的一些異性戀者,反到顯得比較女性化;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都很彰顯個性,許多異性戀的男孩不但外表秀氣、性格內向,也會化妝、穿花哨的衣服、塗指甲油。」

小浩的自畫像:我就是我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天空海闊,要做最堅強的泡沫;我喜歡我,讓薔薇開出一種結果;孤獨的沙漠裡,一樣盛放的赤裸裸……」

這首張國榮的《我》,是浩最喜歡的歌。或許因為浩本身就是一個感性而擅於煽情的人,大學的時候,他在唱這首歌之前,舉著話筒對在場的朋友們宣布自己是同志。說完,舉起話筒深情演繹,一曲唱完,場上掌聲熱烈,還夾雜著幾個女孩的淚水。

「其實做自己沒有那麼難,有些事情就像一個地雷,你如果沒去觸碰它,會永遠因為它的存在而感覺可怕;但如果你觸碰了它,即使它爆炸了,也會換來餘下時間的輕鬆和寧靜。」秉持著這種灑脫的態度,浩現在在自己的生活中,不再去掩飾言行,當然,在特別的場合和時間裡他還是能夠輕鬆展現出很陽剛的一面。

浩以前表現出女性的一些特質是出自於性格,但現在他有時候表現得「娘」,卻是故意而為之。他說,他願意表現出自己的不同,告訴人們:我娘,但我很Man;我C,但我很勇敢。我是我,我為我自己而活。

採訪中,浩接到了母親打來噓寒問暖的電話,他告訴母親,冬天了,給她買了一件厚厚的外套,是黑色修身的,領口上白色的絨毛圍巾長達三米。他還告訴母親自己買了三套雅詩蘭黛的保養品,一套給母親,一套給妹妹,一套自己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