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高湯的誤區:
一般到了冬天,許多人家裡都會燉湯,雞湯,魚湯,羊肉湯等等。挺多人覺得喝湯比吃肉更有營養,但是營養師解釋說,這種說法是誤解,肉湯所含有的營養其實大部分還是在肉里,最好的選擇是連湯帶肉一起吃。
除了湯里的水,其他營養全都來自於原料中。原料里又有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的營養素的區別。比如說水溶性礦物質,維生素C一部分會進入湯里,但是非水溶性的蛋白質90%還是留在了肉裡面,而湯裡面的含量缺不足10%。
另外強調一點,燉湯的時間不宜過長,不然容易造成蛋白變質,燉料最好選擇蔬菜和有機肉。還有肉湯也不適合飲用太多,肉里的脂肪含量高,經過燉煮後脂肪溶解到湯里,喝的過多會增加血脂,對心腦血管造成影響。對於血脂偏高的人群,適宜多飲用豆腐菜湯,可以補充蛋白質。
總而言之,高湯只不過是作為烹飪的一種輔助品,營養並不全面,還要注意其他食品相搭配。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熬制高湯的時候要注意的一些細節:
首先熬湯的時候不要先放鹽,因為鹽有滲透作用,會讓原料中的水分排出,讓蛋白質變的凝固,造成鮮味不足。
其次熬湯的時候溫度最好控制在80-90度,假如要在湯裡面加蔬菜,要做到隨訪隨吃,避免蔬菜裡面的維生素C遭到破壞。
最後,可以加入胡椒,香油,姜蔥蒜,味精等調味品在湯里,但是注意,用量不能過多,不然會影響湯的鮮味。
製作原材料:
豬大骨,雞骨,姜蔥蒜,胡蘿蔔,白蘿蔔,洋蔥,胡椒,水,白酒,雞精,糖,鹽。
製作步驟:
1,豬大骨和雞骨洗凈砍成小塊,在開水中焯水2分鐘撈起。
2,鍋內放冷水燒開,料一起放入鍋內,蓋過全部材料。
3,撇去浮沫,去掉雜質,蓋上鍋蓋小火燉三小時,火大則湯不清澈。
4,舀出湯水,用紗布濾掉雜質,冷卻。
5,準備雞蛋,取出蛋清打散。
6,湯重新燒開,一邊攪拌鍋內一邊倒入蛋清。
7,等待蛋清慢慢燒老,裹住湯內的渾濁物質過後,撈出丟掉。
8,清爽的高湯便做好了,這樣的高湯,清澈見底,味道鮮美。
燒制好的高湯,分別裝入盒子或者保鮮袋凍起來,想吃或者沒時間做的時候,拿出一袋加熱,放一些蔬菜,也是一道好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