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科舉制度從隋朝大業三年(607年)開始,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結束,歷經一千三百多年歷史。其間,包括遼、金、太平天國,一共產生551個文科狀元。這些狀元後來大多成為國家棟樑,史書有載,坊間有名,可謂光宗耀祖,後代為他們感到驕傲。
可是,這些狀元中也有混得慘的,有的下獄,有的被殺,死得很慘。但死的最慘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的南榜狀元陳安。這名狀元一天官都沒當,什麼罪沒有,做狀元不到20天被千刀萬剮,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凌遲處死的狀元,死得太冤了!
陳安生年不詳,字安仲,號叔恭,福州閩縣(今福州閩侯縣)人。此人學識淵博,飽讀詩書。明洪武三十年參加會試,去時是一個大活人,回去變成了一堆碎肉和一個副骨頭架子。
明朝洪武年間,科舉還沒有按地域分取,試卷經密封后統一評卷。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會試閱卷結束後,主考官劉三吾、白信蹈一共錄取了52名進士,全都是南方人,而北方人全部落選。
會試結束後是殿試,狀元就在殿試上產生。會試在秋天舉行,殿試在春天舉行。殿試時,陳安中了狀元。
金榜公布後,北方可就炸窩了!為什麼呢?這場科舉太邪了,會試北方沒有一個中進士,殿試也是南方人中狀元,北方就這麼菜這麼笨嗎?一個都考不上?主考官劉三吾是南方人,他是不是故意壓制北方人,營私舞弊給南方人開綠燈啊?北方舉子紛紛上告,摺子雪片般飛到朱元璋案頭。
朱元璋見狀大怒,命翰林侍讀張信等12人聯合複查,如果有科考舞弊,嚴懲不貸!可張信等人查完之後,一致認為劉三吾沒有舞弊違法,閱卷完全是遮著名字,他也不知道答卷之人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整個程序客觀公正。張信等人把調查結果報告朱元璋後,朱元璋傳旨維持原榜。
這個結果,北方舉子怎能認帳?大家繼續聯名上告,說張信與劉三吾勾結,故意挑出北方人的劣等卷子給皇帝看,犯有欺君之罪。那麼多人都說科考舞弊,朱元璋就信了。不信信了,還非常生氣。皇上一生氣,後果很嚴重。一道聖旨傳出,白信蹈和張信被斬首。劉三吾是主犯,但念其已85歲高齡,死罪免了,發配邊疆。新科狀元陳安與劉三吾串通,「罪大惡極」應處以極刑。於是,朱元璋傳旨將陳安千刀萬剮,凌遲處死!可憐陳安,他還什麼都不知道呢,就被劊子手拉出去一刀一刀剮了!
凌遲劉三吾和陳安之後,朱元璋親自閱卷,最後錄取任伯安等61人為進士,6月進行殿試,山東人韓克忠考上狀元。第二次閱卷,狀元進士都是北方人。這下北方舉子滿意了,而南方舉子卻有苦難言。
這就是大明第一冤案——「南北榜之爭」,陳安做了不到20天狀元,什麼罪沒有,就被朱元璋革去功名,千刀萬剮,死得比竇娥都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