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齡化發展倒不至於,全年齡段都可以看,就像《蠟筆小新》,小孩子看蠟筆小新,年輕人聽裡面的黃段子,各取所長。只是在設計方面可能有些捉襟見肘,每個神奇寶貝之間的區別沒有做好,以至於對後面神奇寶貝的認識遠不如前。
這個問題首先要考慮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精靈寶可夢》第一季,《數碼寶貝》第一季,龍珠系列《七龍珠》,這些作為一個方向和一個大IP開拓的先發作品,會令得粉絲將後來作品和先前作品進行一個比較,而後面作品很明顯會受到設計上的限制。
例如《遊戲王》從直接召喚(無視星級),到後面的普通召喚,獻祭召喚,特殊召喚的套路,再到後面超量、同調的玩法,其實為了打敗之前的卡,而設計出的新卡組新玩法,確實會有些變味。而後面的玩法對老玩家而言,又是一大需要重新熟悉的領域。
對《精靈寶可夢》而言,主角小智、皮卡丘是千年不變的,反派武藏、小次郎、喵喵也是穩定,再下來就是小智夥伴的設置。
第一季小剛的硬派和對大姐姐的熱愛,小霞節約布料的服飾設計,若說這是10歲的小孩子,打死紅蓮醬都是不信的,而到了XY里莎麗娜、希特隆、柚莉嘉,看上去倒真的符合年齡。而如果主角一個看上去年齡大一個看上去年齡小,那麼面對的人群便也有了限制。
《Pokemon Go!》的遊戲全球都在玩,無論什麼年齡段的人都喜歡,而這是一代的神奇寶貝。從神奇寶貝而言,若說越來越向低齡化發展,倒也不全面,我們這批人也是從小孩子時候開始看,現在照樣可以看,不顯得過時,而GBA里打葉綠版,高中打都覺得樂趣十足。
我們長大了就覺得一部作品顯得低齡?而我們看的時候自家爸媽自然也覺得我們很幼稚,只是這方面更加偏向於小孩子,而這種簡單輕鬆的題材,一成不變火箭隊每次都要被打飛的套路,小孩子理解起來也更加輕鬆。
人設上會顯得低齡化一些,但內容上並不會只適合小孩子,對於設計上,倒不是說XY里的神奇寶貝就更賣萌、或者畫的更凶,而是失去了特點特色。就像我們看到皮卡丘的輪廓就會想到皮卡丘,見到小火龍、妙蛙種子、傑尼龜,也會記得各自的樣子,但是現在的很多神奇寶貝,幾乎是東抄一點西抄一點,把很多神奇寶貝的特色融合起來,變成一個新的神奇寶貝,這只會讓我們對於不同神奇寶貝之間缺乏一種只管的定位和判斷力。
(設計上和第一代還是有很大不同)
而色彩上的花哨也是有些致命,以前小火龍就是紅,妙蛙種子就是綠,皮卡丘就是黃,而現在顏色和屬性會很不相同,或者說是一個神奇寶貝設計的太過幻彩,什麼顏色都有,自然也會讓人有種視覺疲勞,一個人不懂,不去了解,自然不能理解每個神奇寶貝的故事,沒了故事就沒了內在,而超夢的帥氣是因為它的故事和它的強力,而強力的神奇寶貝,例如:炎帝、水君、洛奇亞,還是能被人記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