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不簡單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

@ 2016-10-06

其實在晚清史上,還有一位洪秀全似的梟雄人物,他也中過秀才,當過教師,後來扯起隊伍搞起封建割據,甚至要取代咸豐當中國皇帝。現在的人們對苗沛霖並不太熟悉,但在當時,苗沛霖卻是響噹噹的一代梟雄。苗沛霖雄據皖北,擁兵十餘萬,和滿清、太平天國,甚至還有捻軍都是盟友,他在其中取利。

苗沛霖是安徽鳳台人,清嘉慶三年,1798年出生,字雨三,就是晚清官場大名鼎鼎的苗雨三。和洪秀全一樣,苗沛霖考取過秀才,本來也是想做大官的,但沒有晉升機會。眼看著都五十多歲了,還在私塾當教師的他哀嘆自己人生不幸,窮的叮噹響。

洪秀全搞起了反清的太平天國起義,卻挽救了苗沛霖的人生,他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苗沛霖雖然是讀書人,但卻是個經常欺負同鄉的惡棍式人物,當個教師也不老實。這樣的人其實最適合亂世混江湖。

安徽境內的捻軍,以張樂行為首,縱橫淮河兩岸,勢力很大。苗沛霖想通過張樂行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便一頭栽進張樂行的捻軍中,當起了捻軍大軍師。不過苗沛霖發現張樂行不足以成事,又踹了張樂行,很快就成為清朝壽州知府金光筋陣中,為清軍剿滅捻軍效力。當時的咸豐為了剿滅太平軍和捻軍,不得不重用漢人,允許漢人自行以宗族為紐帶,組織鄉軍。

苗沛霖也想組織鄉勇,但被金光筋拒絕。苗沛霖並沒有灰氣,他在鄉里四處宣揚自己的「剿匪」策略,即築寨、積糧、治兵的六字訣。而當安徽地主被捻軍打的灰頭土臉之後,這些豪強覺得苗沛霖是可用大才,便推舉苗沛霖為練長,帶領他們一起打捻軍,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苗沛霖緊緊抓住這次機會,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苗家老寨約有一萬多兵力,這是苗沛霖在亂世混江湖的本錢。

晚清時代,漢人豪強雖然多,但多以省籍命名,但很少用姓氏命名,曾國藩、李鴻章都沒有。而苗沛霖就敢光明正大的把自己的武裝當成了苗家軍,苗熙年、苗長春、苗景和、苗景花,都是這支苗家軍的骨幹。在這支苗家軍中,苗沛霖當仁不讓就是「皇帝」,說一不二,咸豐皇帝的命令在苗家軍也沒用。

苗沛霖不是花架子,那是有真本事的,他真會治軍,號令嚴整,完全不是不堪一擊的清軍模樣。苗家軍在安徽痛擊捻軍,各地土豪劣紳見苗沛霖如此厲害,紛紛依附。僅用了一年,到1857年,苗沛霖就發成為安徽北部實力最強的割據軍閥。

大家都知道中國近代史軍閥多,什麼北洋軍閥,奉系軍閥,這系那系的軍閥,但要說中國近代史第一個軍閥是誰?這個人就是苗沛霖,連曾國藩這樣的大佬聞其名都要色變的苗雨三!

都說曾國藩牛,控制湖南寶地,是漢人首屈一指的地方大佬。可現在沒多少人知道苗雨三是何人,那時的苗雨三,控制著安徽北部、江蘇北部、河南東部、山東西南部,縱橫十幾州數十縣,兵力十幾萬,是當時響噹噹的漢人豪強。在這個廣大的地區內,苗雨三的話就是聖旨,敢不聽者,殺! 苗沛霖有個偶像,一說出來大家都知道,三國頭號梟雄曹操!苗沛霖一直以曹操再世自許,他的野心不言而喻,在老苗眼中,那個病怏怏的咸豐不過是個漢靈帝罷了。

苗沛霖的武裝是獨立的,他完全可以不受清朝控制。清朝本來是把太平天國和捻軍當成大敵的,但打來打去,清廷突然發現在淮河流域竟然還有一支不聽從於自己,也不聽從於太平天國和捻軍的苗家軍。清廷擔心的是苗家軍萬一打自己,那就要腹背受敵了。清朝負責的圍剿捻國的大員勝保派人來勸說苗沛霖歸順朝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