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公開中國地下核長城 從西藏到福建!

@ 2016-10-05

我們都知道解放軍在中國建設了一座地下核長城,但是到底是什麼人建造的,到底是什麼規模,在哪裡一直都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迷。近日,媒體首次公開了這個秘密。

在中國火箭軍,不僅僅是飛彈發射和基地部隊,那只是中國火箭軍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火箭軍還有一支軍級部隊,一支規模龐大的部隊,那就是火箭軍工程部隊。

他們是全軍,也是全世界唯一的集團軍級工程部隊,數十年以來,他們都一直擔負著特殊國防建設的任務。

他們在從大漠戈壁到深山叢林,從雪域高原到熱帶山地的無人區當中修建出一條條的地下長城。

"陣地秘密決定戰爭成敗"。該部隊保密教育非常嚴格,沒有人知道他們在哪裡,也沒有人知道他們的通信方式。甚至從軍以後,家人都不知道他們具體在那個部隊服役。

通過工程機械的更新換代,現在施工速度已經大大加快,過去,1個工程團要干十幾年,才能完成一條坑道,現在1個營,1-2年就可以完成。

近年以來,地下長城的施工任務成倍增加,不僅僅是工程施工部隊,即便是工程維護任務也非常繁重,一條坑道,上千條電路、數百個開關、幾十種設備,不是輕易就可以維護好的。

現在火箭軍已經在20多個省修建起了地下長城,今天還在數十個施工地點努力工作。按外媒的說法,中國已經修建起從西藏直達福建,遍布全國的5000公里的地下核飛彈高速公路。

日對火箭軍攔截 中國公開三張圖讓其歇菜

就在日本也決心在2018年開始部署薩德系統,想要對中國飛彈形成全面監控和攔截,美軍開始在關島部署三大轟炸機時,***公開了3張照片,讓日本感到了恐慌。

我們從這張圖發現,航空兵分為三路,其中兩路是主力,北路航空兵主力將突擊日本中部地區的軍事設施還有港口。中路航空兵將突擊日本南部的工業區,南路航空兵實力稍弱,主要是打擊沖繩美日軍事基地。應該是大機群,多批次打擊。爭取在第一天就癱瘓其關鍵工業和港口,還有主要軍事基地。

顯示的是航空兵部隊突擊日本本土時的攻擊路線圖

從西面和東面對日本本土南部形成包圍,利用對陸攻擊巡航飛彈和潛射反艦飛彈打擊關鍵目標。火箭軍飛彈的攻擊扇面,從攜帶鑽地彈彈頭的東風15,東風16短程彈道飛彈,到東風21中程反艦彈道飛彈。還有長劍10巡航飛彈。

潛艇部隊將分為兩路,提前出發與航空兵打擊力量,同時間發動突擊

已經全部覆蓋了日本本土還有其西部和東部海域。整體全部都被籠罩在了飛彈網當中。航空兵,潛艇和飛彈打擊,是同時進行的。現代戰爭就是快節奏,高密度和精確性。基本一個中等軍事強國,只要被1000枚精確制飛彈藥命中高價值目標。

基本上就喪失了戰鬥能力。當然,也不可能全部精確命中,也會有被攔截和失去目標的。但是即便損失一半以上,那麼發射2000-3000枚彈道飛彈,巡航飛彈,反輻射飛彈和機載防區外精確制飛彈藥,也足以重創對手了。

圖為火箭軍飛彈的攻擊扇面

這些彈藥量的投放,如果在一天完成。那麼需要10個飛彈旅和400-500架飛機作為投放平台。而恰好,中國現在具備這樣的力量。對此,即便部署薩德,日本也會感到一陣陣的恐慌。

中國東風21d反航母彈道飛彈

目前,日本本土並不具備可以進行飛彈截擊的飛彈發射台。日本構建的是雙重截擊系統,先利用海上的宙斯盾驅逐艦的SM-3飛彈在高空進行第一次截擊。若第一次截擊失敗,就在地面用「愛國者-3」(PAC-3)飛彈進行攔截。若日本引進並部署薩德,就會在SM-3和PAC-3之間再構建一個截擊網,完成三重飛彈截擊系統。

火箭軍千人突然消失:隨後一幕令美驚慌

戰場上最令人恐懼的是可能隱藏在任何地方的狙擊手,聽不到槍響只看到人亡。最經典的狙擊是蘇芬戰爭中,芬蘭狙擊手對蘇軍的隱蔽打擊。有一張關於這段歷史的經典照片,描述的是最後被死亡恐懼嚇得已經麻木的蘇軍,乾脆懶得躲藏,在夜間圍坐在雪地篝火旁任由芬蘭狙擊手宰割。這其中除了芬蘭狙擊手傳奇的槍法之外,難以發現的偽裝下的危險也是令蘇軍心理崩潰的主要原因。

火箭軍飛彈發射車正在準備發射

當前各國軍隊普遍採用的迷彩軍裝就是為了追求戰場隱身效果,美軍在不同地域戰場會使用不同的戰場迷彩。而且各軍種裝備也都同樣採用包括隱身迷彩在內的科技手段。但是與容易偽裝隱藏的士兵不同,形體較大的戰略裝備要想做到偽裝隱身的確不容易。冷戰中的美蘇對抗,蘇軍曾開發了很多偽裝技術,在戰略和戰術上對北約實施迷惑和戰略嚇阻。

火箭軍偽裝用的假目標

主要軍事大國最寶貴的戰略威懾資源是什麼?答案很簡單就是用於戰略打擊的飛彈核武器。美國現在與中俄類似的井式洲際飛彈已經不是主流,這得益於美國海軍最擁有的世界最先進的戰略核潛艇戰群。毫無疑問,沒有比隱藏在大洋深處悄無聲息的殺手更難於發現也可怕的裝備了。因此在許多美國核戰略專家眼裡,美軍只需做好兩件事。一是對敵先於打擊;二是提升反導攔截技術和攔截率。

基於同樣的戰略理念,俄羅斯現在正積極擴充核潛艇力量以抵消美軍在反導領域的優勢。眾所周知中國無論在核潛艇技術還是裝備規模上都遠遠落後與美俄。因此陸基機動發射的飛彈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會是中國核威懾力量的中堅。俄羅斯媒體指出,中國為保障這些戰略力量的生存度將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資金和精力研發偽裝隱身手段技術。並通過自身的偵察衛星來驗證這些技術的偽裝和隱身效果。

新*聞報道中出現的火箭軍假目標

最近中國軍報文章首次介紹了火箭軍偽裝技術研究室的不俗貢獻。文章指出,該研究室為全軍制定20部相關標準規範,完成數十項重點工程偽裝設計,取得研究成果近百項。而且所有成果都在實兵演習對抗中得到多維驗證。報道文章稱,新年伊始的大漠深處,一場實兵演練拉開序幕。激戰中,火箭軍某飛彈旅千人百車在「敵」眼皮底下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發揮關鍵作用的,正是隨軍征戰的火箭軍某研究室剛推出的一批偽裝創新成果。

國慶閱兵中駛過天*安*門廣場的戰略飛彈發射車

軍事專家高峰指出,中國的戰略核力量是外軍,尤其是擁有世界最大偵察衛星群的美軍緊密盯防的。但是中國當前的偵察衛星技術已經與美俄歐相差無幾,而且在關鍵技術領域還有超越。因此在實戰演習中,中國偵察衛星完全可以作為火箭軍偽裝隱身技術的有效驗證手段。可以說中國衛星發現不了看不出破綻,那麼美軍偵察衛星同樣也就束手無策。

圖片為中國火箭軍某大型地下洞庫設施,這個洞庫內容已經行駛汽車,可見洞庫系統的龐大。大家知道,中國火箭軍是中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正因如此,火箭軍一直進行著龐大的地下工程建設,以確保重要的核武器及設施的安全。央視曾經公開報道過火箭軍在西南地區的一個工程維護大隊的先進事跡。

其中透露出該大隊的主要任務就是確保中國的「地下長城」堅不可摧,加之一句「國防坑道關乎戰爭勝負」 則讓人意識到這就是所謂的「地下核長城」。

而在更早時期,日媒就曝光當時還被稱為二炮的火箭軍在華北太行山脈的地下飛彈基地,據信太行山脈地下隧道長達5000公里。但從央視報道的火箭軍在西南地區進行的地下工程建設。

中國火箭軍某大型地下洞庫設施

以及美國軍方披露的中國在陝西太白縣及毗鄰的甘肅省天水市之間的秦嶺山區為火箭軍建設的洞庫體系等等,可知中國的「地下核長城」何止5000公里。

外媒指出,中國火箭軍的「地下核長城」都是在堅硬的花崗岩山體下開鑿複雜的洞庫體系,並且用鋼筋混凝土進行加固。目前的「地下核長城」可讓現役所有戰略飛彈藏身,戰時既可避免全軍覆沒,又可快速機動,實施核反擊。

華北太行山脈的地下飛彈基地

美國2049項目研究所執行總裁馬克?A?斯托克斯就指出, 位於中國太白縣境內的核彈頭儲存地防護能力非常高,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核彈頭存儲地之一。

這是因為太白山的主體由規模龐大的花崗岩體組成,主峰海拔則達到了3767.2米。而美國最先進的B61-12鑽地核彈只能鑽透90米厚的岩石層,要想鑽透3000多米的花崗岩無異於天方夜譚。

除了利用自然地形條件之外,中國的地下工程在結構上也花費了很大心思。 每處地下洞庫體系都是縱橫交錯,密如蛛網,並且它們之間還有戰備公路或地下通道相連。

在任何時候,中國都可以快速地讓戰略飛彈在不同的洞庫體系之間進行機動。不僅如此,每個洞庫體系還配有數以百計真假混雜的洞庫門、多個真假髮射陣地,由於它們在構造上幾乎沒有什麼區別,這就讓美軍偵察衛星根本無法判別真假。

中國火箭軍發射演習

此外,中國火箭軍還設有數支假的飛彈發射部隊,無論是裝備外觀還是日常訓練都與真部隊沒有任何區別(唯一不同的是飛彈發射筒里沒有飛彈),這些假的飛彈發射部隊每年還與真的飛彈發射部隊一起進行數次換防,更令美國人無法掌握中國火箭軍的戰備部署情況。

中國飛彈發射車通過天*安*門廣場

俄羅斯軍事專家認為,儘管中國的核武庫沒有美俄大,但是中國所建的如此龐大、複雜、隱蔽而又堅固的「地下核長城」,能夠確保中國擁有可靠的二次核反擊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