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喜歡掏耳朵? 6大原因還原真相!

@ 2016-10-05

摘要:有不少媽媽反映,家裡的小寶寶似乎很喜歡跟耳朵過不去,有的是喜歡揪耳朵,有的喜歡摳耳朵造成耳廓出血,有的甚至會自己打耳朵和臉頰……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媽媽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有不少媽媽反映,家裡的小寶寶似乎很喜歡跟耳朵過不去,有的是喜歡揪耳朵,有的喜歡摳耳朵造成耳廓出血,有的甚至會自己打耳朵和臉頰……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是寶寶生病了還是單純的動作呢?媽媽們應該如何應對呢?專家表示,導致寶寶揪耳朵的原因主要有6種可能,家長們要細心留意是否與疾病有關。

原因1

對身體的好奇,正常現象

「寶寶在發育過程中,會對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感到好奇。」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麥飛表示,例如他會盯著自己的小手看,也會用手去拉自己的小耳朵。若寶寶在睡覺或清醒時弄自己的小耳朵,特別是玩得很開心的時候弄,這是正常的,家長大可不必緊張。

原因2

長牙,多伴有流口水

寶寶在長牙的時候,乳牙萌出會刺激到牙齦神經和周圍組織,讓他們感到牙齦不舒服,並流出很多的口水。寶寶平躺時,這種感覺可以從牙齦傳到耳部。因此,他們會不停地揉搓自己的耳朵。麥飛表示,如果寶寶揪耳朵是因長牙時的不舒服而引起的,也不必太過於擔心,可以給寶寶一些乾淨的磨牙膠,來緩解他們萌牙時牙齦的不適。

原因3

外耳道濕疹,常見於過敏體質的寶寶

外耳濕疹常見於過敏體質的小寶寶。麥飛說,寶寶因感到外耳皮膚瘙癢煩躁而出現搖頭晃腦、拽拉耳朵的現象。因此,爸爸媽媽若發現寶寶臉上或其他地方曾長過濕疹,且搖頭晃腦、拽拉耳朵時,應帶寶寶到醫院檢查,在醫生的指導下局部塗抹抗過敏藥物。

原因4

耳朵進異物,異物較大可影響聽力

幼兒天性好動,玩耍時可能會將一些小物件塞進耳朵;戶外玩耍時,偶爾也可能有小蟲鑽進耳朵。細小異物入耳會讓寶寶感到耳部不適,異物較大時,不僅會引起耳部疼痛,還可造成耳道感染,甚至影響聽力。因此,如果是因異物入耳,家長應及時將寶寶送醫院耳鼻喉科處理,切勿自行亂掏,以免導致異物越掏越深。

原因5

耳屎,不建議父母幫寶寶掏耳朵

「一般情況下,寶寶的耳道有自潔功能,但有些寶寶可能因分泌物(耵聹)偏多而會自己抓耳朵。」麥飛指出,這種情況下不建議父母去給小寶寶掏耳朵,以免損傷了寶寶稚嫩的皮膚。家長可用軟棉籤清理耳道外部,或揉一揉耳廓幫助耵聹排出。假如寶寶耳朵分泌物很多,或流出液體分泌物,或分泌物有臭味,則需帶寶寶去看醫生。

原因6

耳部感染,多伴鼻塞、咽痛、夜間啼哭

「在引起孩子揪耳朵的原因中,家長最需要警惕的是耳部感染,如中耳炎等。」麥飛提醒,兒童咽鼓管、鼻咽的特點,令上呼吸道感染的細菌更容易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另外,上呼吸道感染的炎症也容易沿著咽鼓管侵犯中耳,引發中耳炎。

小兒急性中耳炎不及時治可造成孩子耳膜穿孔、聽力損害,病情發展還可能出現漸進性耳聾,引發腦膿腫、腦膜炎等,甚至危及生命。另外,小時候的中耳炎治療不徹底,成人後極可能會再次引發中耳炎,導致聽力下降,甚至反覆感染、耳膜穿孔等。

麥飛提醒,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訴說「耳朵脹痛、嗡嗡作響」等,但對於小寶寶來說,他們無法向家長明確地表達「耳朵疼」,往往更易被家長所忽視,這就需要年輕的爸爸媽媽們留心觀察了。寶寶一旦患有鼻塞、咽痛,或出現夜間啼哭、用手抓耳、用頭蹭枕頭和無原因的發熱,或平時鼻塞流涕、夜間打鼾時,都要當心警惕中耳炎,儘早去醫院檢查治療。

最後小編也提醒媽媽們,平日裡要注意給寶寶做好耳部護理:

洗澡時將浸濕的紗布纏在手指上,仔細地擦洗寶寶的耳廓內外側及周圍。

洗澡和游泳後要檢查耳朵是否有進水,及時清除殘留在耳廓、耳道內的水珠。

另外,要注意,寶寶會向身體上的各種「洞洞」裡塞東西,耳朵也不例外,家長平時要注意觀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