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8月28日,中東鐵路公司在中俄邊境舉行了中東鐵路開工典禮,這意味著哈爾濱的歷史即將翻開新的一頁。在參加典禮的官員中,有一位重量級人物,他曾在哈爾濱的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這位官員就是時任烏蘇里鐵路管理局局長的霍爾瓦特上校。霍爾瓦特全名叫狄米特里·列奧尼德維奇·霍爾瓦特,出生於俄國烏克蘭的一個舊貴族家庭,在此之前曾參加過俄土戰爭,還參與修築外裏海鐵路(中亞鐵路),並因其妻母與沙俄皇后有親屬關係而備受青睞。到1903年中東鐵路正式通車運營時,霍爾瓦特以上校軍銜出任了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兼中東鐵路護路軍總司令,後晉升中將,並開始了他對哈爾濱近20年的統治。
狄米特里·列奧尼德維奇·霍爾瓦特
中東鐵路的修建和運營對於哈爾濱的歷史可謂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哈爾濱因此發展為一個四通八達的國際大都市,另一方面,在霍爾瓦特統治哈爾濱期間,實行所謂的自治市制,成立了自治會和董事會,把蓬勃發展中的哈爾濱變成了沙俄的殖民地。在哈爾濱城史文物館中有一本1913年的霍爾瓦特工作35年紀念相冊,相冊中有霍爾瓦特不同時期的肖像,首頁肖像照下面的建築物就是當時中東鐵路管理局的辦公樓,也就是霍爾瓦特工作的地方。還有一些他在哈爾濱的辦公室、火車站、學校等地辦公的照片,照片上多是俄國人,偶爾也有幾個身穿長褂、頭戴頂戴花翎的身影出現。這些都直觀的記錄了霍爾瓦特在中東鐵路任職時的工作狀況。
哈爾濱城史文物館館藏文物:1913年霍爾瓦特工作35年紀念相冊之一
哈爾濱城史文物館館藏文物:1913年霍爾瓦特工作35年紀念相冊之二
哈爾濱城史文物館館藏文物:1913年霍爾瓦特工作35年紀念相冊之三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霍爾瓦特作為沙俄殘餘勢力的代表建立了「全俄臨時政府」,自任「最高執政」,後來,又以「護路」為名成立了所謂的救國會。他所發行的霍爾瓦特票成為了哈爾濱當時的主要流通貨幣。不過,平民百姓的腰包里卻沒有幾張這樣的貨幣,因為霍爾瓦特為推翻蘇維埃新政權,擅自挪用鐵路公款,向日本購買了近16億日元的軍火,從而導致中東鐵路管理局兩個月未發工資,工人生活無法維持。這可苦了哈爾濱的百姓和中東鐵路的工人們,於是,為了反對霍爾瓦特,中東鐵路中俄工人從1918年到1920年連續舉行了4次全路大罷工。
哈爾濱城史文物館館藏文物:1917年霍爾瓦特票
終於,1920年3月,霍爾瓦特的輝煌結束了,中國軍隊奪回了鐵路管理權。霍爾瓦特逃往北京後,從一名中將、一座城市的執行官變成了一個靠擠奶為生的老頭。1937年5月,這個對哈爾濱進行殖民統治近20年的外國人病死於北京。
縱觀史實,霍爾瓦特的政治標籤是十分糟糕的,儘管他的同胞認為他是有同情心、有能力的領導人,但在中國的土地上,他曾是壞事做盡的侵略者。無論他是個怎樣的人,歷史都會有一個評價,而剝削人民的人,終將會下台並成為後人口誅筆伐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