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打敗歐巴馬 中國贏得全世界尊重

@ 2016-10-04

9月29日,美國參眾兩院以壓倒性多數否決歐巴馬關於9.11議案的「否決」,使歐巴馬陷入尷尬境地,標誌著歐巴馬已經開啟「跛腳鴨總統」模式,也預示著其經營多年的「踢屁屁」協議蒙上更大的陰影。

歐巴馬任職美國總統計兩屆共八年時間。八年來,歐巴馬選擇了狡猾的對華外交,美其名曰「巧實力」。習大大就任中共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中共中央軍委主席以來,歐巴馬更是把「戰略再平衡」作為對華暨全球戰略基軸,不遺餘力加以推進。

對此,習大大攜大國崛起之雄風,穩妥應對,既有應手,更有先手,充分顯示了大國領袖的才略風範,在與歐巴馬的對弈中獲得完勝。下面,筆者做一一分析。

一、戰略再平衡:歐巴馬對華暨全球戰略的基軸

隨著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崛起,歐巴馬對全球形勢作出新的判斷:世界重心正在向亞太轉移,亞太對美國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希拉蕊更是撰文,稱21世紀是美國的太平洋世紀,美國必須把戰略重點向亞太轉移。於是,從中東地區抽身,重返亞太,成為美國的戰略轉折。歐巴馬由此豪言,他要當太平洋總統。

美國重返亞太,這原本不是值得歡迎的一件事。畢竟,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重視亞太、重返亞太,對於亞太區域僅僅在精神上就是一個鼓舞。

但是,與亞太人民對美國峰會建設性作用的期盼相比,歐巴馬卻選擇了一個破壞性戰略:亞太再平衡。

其核心是,隨著中國的崛起,亞太的實力天平開始向中國傾斜,美國重返亞太,必須重新確立「力量平衡」,維護美國在亞太的主導權。於是,歐巴馬採取的戰術措施是:

(一)鞏固日美同盟。二戰後的日本實際成為美國的附庸國。擺脫對美國的附庸地位,是日本謀求「正常化」的基本訴求。

對此,把日本視為東亞之錨的美國始終高度警惕,時刻準備著挫敗日本任何企圖擺脫其控制的行徑,這使得日本正常化努力極其艱難。

在鳩山由紀夫、菅直人等擺脫美帝控制的努力受挫後,現任日本首相安倍採取了「重返美狗」策略,一方面,美帝相對勢力下降,「亞太再平衡」獨木難支,日本有機可乘。

另一方面,日本可以通過提高要價,實現借船出海,逐步接近國家正常化目標,因此,美日在鞏固軍事同盟方面一拍即合,美鞏固在日軍事存在,日增加防務開支,解禁集體自衛權。日美軍事同盟的勢力顯著增強。

(二)調整美國全球軍事部署。美帝向來只信實力,不信道理,更不相信道德正義。所以,其「亞太再平衡戰略」不可避免的成為「軍事再平衡」戰略。

美急調里根號航母增援亞太並揚言將美60%軍力部署亞太。為顯示其部署的戰略意義,美太平洋艦隊司令不停發出戰爭叫囂,一會兒說可以同時戰勝中俄,一會兒說「今夜就開戰」,在亞太上空製造恐怖的戰爭氣氛。

(三)通過TPP借屍還魂。起先,TPP不過是四個太平洋小國提出的一個設想,幾乎沒有引起什麼主意;只是因為美國參與之後,TPP才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美國突然關注、參與並主導TPP,為全球貿易開了個惡劣的先例,那就是試圖拋開WTO另起爐灶。與TPP相應的還有TTIP。美國這麼辦的意圖很明顯,就是通過在亞太推出排斥中國的TPP。

在大西洋推出沒有亞洲國家參與的TTIP,重構美國主導的以標準、規則為先導的區域性貿易體系,把中國、俄羅斯等新型經濟體排除在全球90%的經濟區域之外。

迫使中國再來一次「入世」並因此獲得對中國的不公正競爭優勢,進而實現「經濟再平衡」。這就是歐巴馬所謂「規則必須由美國而不是由中國制定」的背後目的所在。

(四)利用朝核等舊熱點,挑起釣魚島、南海等新熱點。朝核問題舉步維艱,不是中國造成的,不是俄羅斯造成的,甚至也不是朝鮮造成的,而是美國造成的。

稱霸世界的美國是依靠地區熱點實現的,沒有熱點就沒有對立,沒有對立就沒有尋找靠山的需要,沒有尋找靠山的需要,美國分而治之的機會就不存在。

所以,在可以預見的將來,美國是不會支持朝鮮核問題獲得合理解決的。釣魚島、南海問題之所以成為熱點,前台和幕後都可以清晰的看到美國的影子。

美國利用製造這些熱點,目的顯然是通過製造對立獲得盟友,通過營早「美幫」形成對中國的地緣戰略優勢,孤立直至扼殺中國。

(五)製造中國責任論和中國威脅論。對於中國,美國在輿論上採取的是胡同里抓獅子-----兩頭堵戰術。一方面,美國大肆製造中國威脅論,在亞太製造對中國的恐懼感,誘使一些不明真相且懷自私自利之心的國家加入「美幫」。

另一方面,又大肆製造中國責任論,把朝核問題等熱點問題的責任強加在中國身上,中國不承擔「責任」則令中國道德聲譽受損;中國承擔責任則以犧牲自身利益為代價。「中國責任論」十分毒辣,是令中國進退維谷的輿論陷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