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起而攻之」:西方集體指責俄羅斯暴露內心恐慌
■國防科技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 馬博文
美國國務卿克里召開新聞發布會(資料圖)
當地時間9月28日,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報道,美國國務卿克里當天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通電話時表示,如果俄羅斯不立即為停止對阿勒頗的進攻採取措施並恢復停火,美國將暫停俄美兩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的雙邊交流。
從9月19日美國指責俄羅斯「蓄意襲擊」阿勒頗地區的人道主義救援車隊,到9月25日英法同時發聲批評俄羅斯在敘利亞的「不義」表現,再到美國直指俄羅斯「破壞」敘利亞和平進程,近期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行動的指責之聲愈發密集,甚至將「阿勒頗戰爭罪行的幕後黑手」這樣的惡名扣到俄羅斯頭上。
為什麼西方國家在敘利亞問題上突然對俄羅斯「群起而攻之」呢?仔細分析可以看出,這種言詞上的集火攻擊其實暴露出美歐國家對俄羅斯懷有強烈的忌憚之情。
俄軍檢閱部隊(資料圖)
《泰晤士報》今年8月10日披露的一份報告「警告」英國政府,包括防空系統和火箭炮在內,俄羅斯的裝備已經勝過了英國的同類武器,這讓普京擁有了「重大能力優勢」。報告還表明,在俄羅斯迫擊炮和火箭彈的威脅下,英國計劃耗資35億英鎊組建的輕裝甲車輛部隊「脆弱到不能相提並論」。
對俄羅斯當前的軍事實力心存忌憚的國家,不只英國一個。自2008年俄羅斯實施軍事改革後,其強大的作戰能力已經在近幾年的幾場戰爭中充分展現:2014年2月「順勢」奪取克里米亞控制權,並向烏克蘭頓巴斯地區親俄派別提供武器、情報和指揮控制支持,對美歐國家插手烏克蘭內政、策動「顏色革命」施以強力反擊;2015年又出動空軍、海軍轟炸在敘利亞的極端組織和反政府武裝,首次直接干預中東地區危機,展示了強大的武力和使用武力維護自身戰略安全的決心。
通過這兩次重大政治軍事行動,俄羅斯不僅最大程度地達成了自身所需要的戰果,而且在烏克蘭、中東這些重要地區已經通過有效的作戰形成自身的戰略支點。想要繼續向俄羅斯邊界「東擴」並進一步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北約已經遭遇俄羅斯強大軍事實力的反制,再也不會像此前20年那樣輕鬆。
普京在聯合國發言(資料圖)
自2014年在烏克蘭問題上強硬表態之後,俄羅斯與北約的矛盾就開始明朗化。俄羅斯在烏克蘭、敘利亞問題上採取強硬軍事動作,不但突破了北約「東擴」的步步緊逼,也後發制人在國際舞台上給了「反俄勢力」一個狠狠的耳光。
就在敘利亞內戰和「伊斯蘭國」禍亂中東讓北約一籌莫展之時,2015年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聯合國大會上直言不諱地指責說,對敘利亞等國進行顛覆活動的國家是在對其發動「混合戰爭」,西方國家放縱恐怖主義橫行中東的做法意在鞏固自身的戰略地位。普京總統呼籲國際社會團結起來共同打擊恐怖主義,這一做法無疑令俄羅斯占據了道義的高地。
通過對敘利亞境內恐怖組織的有效打擊,俄羅斯用軍事行動一步步夯實了自身支持人道主義、維護國際正義的形象;與此同時,俄方利用各種時機駁斥西方的不實指責,並將自身打擊「伊斯蘭國」的突出戰績與西方在反恐行動中的「收效甚微」進行對比,一時令西方國家啞口無言。面對如此「搶鏡」的俄羅斯,西方國家在被揭「老底」之餘,也不由得不羨慕嫉妒恨。
俄軍出兵敘利亞(資料圖)
對西方國家來說,中東地區在2015年俄軍出兵介入後,已不再是它們予取予奪的禁臠。更令美歐國家內心焦慮的是,近一年來,憑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與強硬的國際對沖,俄羅斯對中東地區的實際控制也在一步步擴大。
憑藉俄軍前期的直接打擊和背後的情報、軍備乃至指揮系統的支持,以及俄羅斯在國際社會中的「縱橫捭闔」,敘利亞巴沙爾政權不僅站穩了腳跟,而且政府軍大規模反擊,已將反對派武裝壓縮至阿勒頗地區,使得北約支持的反對派武裝基本喪失了在敘利亞戰場上「翻盤」的能力。此外,經歷了美國暗中支持的未遂政變後,土耳其也有意向俄羅斯靠攏,飽受美歐國家圍困的伊朗更是主動向俄羅斯開放了軍事基地。亞細亞半島的幾個地區大國都選擇接近俄羅斯,無疑令長期以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控制中東的戰略格局開始發生轉變。
可以預見,俄羅斯將繼續在國際舞台上力促敘利亞當局與反對派和談,一旦和談成功、停火得以維繫,敘利亞依舊會掌握在巴沙爾政權手中,這對俄羅斯是十分有利的。同時,伊朗和敘利亞繼續向俄軍提供基地支撐,將鞏固俄羅斯在中東的戰略存在。在中東地區得以分一杯羹,俄羅斯將獲取與美歐周旋的重要戰略資本,有效地緩解在東歐面臨的戰略壓力。
反映美俄在敘利亞博弈的漫畫(資料圖)
9月19日,一批向敘利亞阿勒頗地區輸送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的聯合國和紅新月會車隊遭遇不明炮擊,造成至少12人喪生。在敘利亞新一輪停火協議實施不久,就出現如此嚴重的破壞活動,其中存在的「陰謀論」實在是無法否定。值得注意的是,此事件一出,美方率先對俄方加以強烈指責,英法也紛紛借題發揮,「一邊倒」地在輿論上攻擊俄羅斯。沒有足夠的證據就如此強設命題,暴露出西方國家已經對俄羅斯懷有極大危機感。
可以說,此舉正是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一種「反擊」:一方面,利用密集而措詞強硬的指責「輪番轟炸」,旨在混淆視聽以破壞俄羅斯形象;另一方面,通過攪混水來引發雙方的「罵戰」,實則是要阻礙敘利亞問題和解進程,為繼續干涉敘利亞內政預留「後手」。
事實證明,西方國家絕不會任由俄羅斯在中東唱「獨角戲」,但怎樣在中東與俄羅斯較量的新一輪博弈中占據上風,美歐國家一時尚無有效的辦法,只能是製造「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態勢,為下一步在混亂中尋找謀利機會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