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不怎麼樣的25歲,誰沒有過?【Be A Giver】倡議多給年輕人機會
如果您不知道這是國際大導演李安、或是世界麵包冠軍師傅吳寶春年輕時的履歷,您會如何評價?當您知道這兩份【不怎麼樣的履歷】來自李安和吳寶春時,您又如何反應?
104希望基金會邀請7位資深世代實境拍攝,當李安和吳寶春的履歷「匿名」時,受訪者一面倒的質疑擔憂;當履歷「揭名」時,瞬間凍結驚呼,伴隨而來的是自省與轉念!104希望基金會藉由實境影片的前後反差,呼籲資深世代多給年輕人機會,大膽晉用年輕世代,「沒有了偏見,留給他們就是無限」。
匿名!偏見讓人看走眼
104希望基金會日前發起【Be A Giver】一場名為幫助的社會運動,今日(10/3)再啟動第二波,發表【不怎麼樣的履歷】影片,邀請7位資深世代訪談企業招募人才需求,受訪者分別來自百貨零售業、電子業、服飾業、藥品業、保養品業、演藝經紀管理、以及小客車租賃業;職級有董事長、副總、處長、總監、經理等。
104希望基金會以網路公開資料,模擬國際知名大導演李安、以及世界麵包冠軍師傅吳寶春年輕時的履歷,先用便利貼完全遮蔽李安和吳寶春大名,實鏡拍攝並訪談7位資深世代對眼前履歷表的看法。
先看「匿名李安」,受訪者反應如下:
「我不會用他」、「我覺得,HR是過不去的」、「這實在不是一份很好的履歷」、「學歷很漂亮,但他沒有什麼經歷」、「坦白講,最大弱點還是沒有工作經驗」、「當然是有點麻煩,他怎麼樣去和這個社會配合」等。
再看「匿名吳寶春」,受訪者反應如下:
「以這個學歷和經歷,第一瞬間基本上我就會刷掉了」、「這樣的人,都不喜歡」、「木柵菜市場他做學徒…」、「美容洗車的洗車員…」、「他的學歷沒有競爭力,然後,他中學畢業」、「比較擔心的是,他沒有一個專業在上面,因為他又當了麵包學徒,又去兼差洗車」、「坦白講,這份履歷他必須要夠誠懇」、「通常我看到經歷是很短很短的,可能一年、半年就走的,這種我比較會擔心」等。
繼續讓資深世代看親朋好友的「匿名」履歷,對象有自己的女兒、最好的朋友、熟悉的同事、朋友的小孩等,受訪者反應如下:
「我覺得,這是一份很普通的履歷,而且他這個很奇怪,為什麼29歲才工作不到一年?」、「(行政助理月薪要求)3萬2偏高,因為她才剛畢業」、「他履歷就是有很嚇人的地方,因為他每份工作都是工作一個月」。
圖說:看匿名履歷,讓資深世代看傻眼。(照片提供:104希望基金會)
揭名!驚呼傻眼
揭開摸擬履歷分別來自李安和吳寶春年輕時的網路公開資料、以及受訪者親友事前提供的資料時,資深世代難以置信、驚呼傻眼!
先揭名李安,受訪者反應如下:
「大導演?」、「就是我們拍電影的那一位嗎?」、「厚厚,李安!」、「李安!!!」「大導演?」、「他到33歲的時候,實際上沒有正職的工作嗎?」。
再揭名吳寶春,受訪者反應如下:
「吳寶春!」、「吳寶春?啊!」、「我覺得這(我們)可能標籤化太多了」。
揭開親友名,受訪者反應如下:
「嗯!我最好的兄弟」、「我朋友的小孩」、「呵呵呵!名字是我家女兒」、「哇!我很訝異,我不知道他工作換這麼多」等。
轉念!看見當年的自己
從匿名時的偏見,到揭名時的驚訝,受訪者還會用同樣眼光看這份履歷嗎?
「嗯…不會…但是…你的意思是說…我的…」、「我不敢相信是他(我朋友的小孩),然後,哎…」、「26歲面試我的那位主管,可能他當時也沒有想到,我現在會是這樣」、「那個東西都是在這裡面看不到的」、「我們自己太…要求的時候,也是有一點嚴苛,不得不這麼說」。
受訪者轉念自省,彷彿看見當年的自己,沒有了偏見,留給他們的就是無限!
「這個環境不好,其實年輕人也很辛苦」、「看履歷的時候,可能你是不是要多花一點時間,把人家小孩找來,和人家聊聊看,把機會稍微放開一點」、「至少在這個年輕世代,他比我們當年辛苦」、「當年我去應徵的時候,我也沒有很漂亮的履歷」、「大膽的用年輕人,真的」等。
圖說:轉念後,資深世代看見當年時的自己(照片提供:104希望基金會)
【Be A Giver】翻轉世代成見
104希望基金會執行長黃於純說,【Be A Giver】啟動之初,鼓勵資深世代奉獻一己之力,「知識,不只是拿來謀取利益的;知識,是可以用來奉獻的,可以用來幫助別人的」;但be a giver之前,卻容易受到偏見影響,不願出手相助,這是104希望基金會製作【不怎麼樣的履歷】的主因,畢竟「不怎麼樣的25歲,誰沒有過?」,「沒有了偏見,留給他們的就是無限」。
【Be A Giver】自9/19啟動以來,已獲逾1.1萬人網路響應,導演吳念真率先響應的【感謝先生篇】9分鐘長版影片已逾115萬人次觀看,其中約40%的觀看人次完整看完全部影片。
104希望基金會邀您將實境影片傳出去;若您是職場前輩,歡迎您上【Be A Giver】平台或APP(iOS、Android),擔任職場後輩(taker)的導師,傳授專業知識或人生態度,伸出手,後輩將因您而改變!
關於104希望基金會
一零四資訊科技創辦人楊基寬先生為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於民國98年成立「財團法人職場評鑑基金會」,致力讓台灣職場更好。民國105年,基金會將回饋觸角從職場延伸到家庭平衡與兒少天賦,正式更名為「財團法人一零四希望基金會」(對外簡稱104希望基金會)。成立的七大宗旨為:促進就業安全、匡正職場行為與態度、培訓人才、協助勞工就業、促進勞工工作家庭平衡、提升兒少對職涯發展之認知及潛能發展、以及其他勞工權益相關事項。更多訊息請上:corp.104.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