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寶寶睡眠不安的因有哪些?

@ 2016-10-04

對於1歲半以內的寶寶來說,睡覺也是一門技術活兒。他需要慢慢了解白天和黑夜應該用來做不同的事,慢慢學會醒過來以後要自己入睡。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餓了就喂、睏了就睡、適時安慰等,是父母們必須掌握的「寶寶安睡秘籍」。

「我餓了,我不舒服」

寶寶半夜醒來大都是因為餓了。雖說母乳更易消化,配方奶粉會耐飢一些,但總體來說,無論吃母乳還是吃配方奶粉,這個年齡段寶寶的睡眠模式大同小異:在新生兒期間,低體重兒和早產兒因飢餓而夜醒的頻率會比健康足月寶寶高;6月齡左右的寶寶每晚會因飢餓而夜醒2~3次;9月齡左右的寶寶每晚還會餓醒1~2次,甚至18月齡的寶寶還需要在晚上臨睡前吃一些東西。

因飢餓而夜醒的寶寶,只要吃飽了就會重新睡去。與此類似,尿了、太熱了、太冷了……只要去除讓寶寶不舒服的生理因素,他就會滿意地睡去。

「我還不知道怎麼哄自己入睡呢」

寶寶睡眠周期短,淺睡眠比深睡眠時間多。而且從深睡眠轉換到淺睡眠後,很難自己重新入睡。這時,媽媽要做的就是及時安撫他入眠。寶寶1歲半之前,大人睡不了整夜覺是很正常的,不必焦慮,這樣的日子很快會結束,因為大部分寶寶到學齡前期基本都能學會自己重新入睡。

「我累過頭了」

成人感到疲倦時會很想睡覺,可是過度疲倦時反而難以入睡,對寶寶來說也是一樣。想避免這種情況,媽媽們要做的就是:儘量維持寶寶正常的作息時間,一定不要錯過寶寶的入睡時間。下列表現提醒你寶寶睏了:揉眼睛,拉耳朵,打哈欠,出現淡淡的黑眼圈,對任何事物都沒興趣,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焦躁不安。

「是你讓我養成了抱著睡的習慣」

「抱著就睡,放下就醒」,很多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經歷。這是因為你放下寶寶時,他還處於淺睡眠階段,很容易醒過來。在最初的幾個月里,你通常需要等到寶寶的四肢軟下來(進入深度睡眠狀態),才容易把他放下,或者你在一開始就要做到,在寶寶即將入睡前就把他放回小床上,讓他學會自己在小床上入睡,這樣就可以避免一直要抱著哄睡的問題。


相关文章